fiogf49gjkf0d ——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走进“雷锋团”综述
“雷锋团”是什么样子?“雷锋团”的战士们如何学雷锋?
新时期,怎样传承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继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
在辽宁省抚顺市——沈阳军区“雷锋团”所在地,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青年编辑记者认真观察,仔细体会,用心琢磨,努力寻找着答案。
为大力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切实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4月6日至9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28名青年编辑记者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分组深入连、排、班体验生活,与战士同吃住、同训练、同学习,接受革命传统和雷锋精神教育。4天时间,短暂充实。军事训练紧张严肃,现场教学生动活泼。大家纷纷表示,来到“雷锋团”如沐春风,终身受益。
在学习中受教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青年编辑记者重温了雷锋的成长史、奋斗史,对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把握和了解;与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雷锋小学校外辅导员刘桂菊等人座谈,就新时期如何发扬雷锋精神、新闻媒体怎样客观、真实、全面报道雷锋进行了探讨……
走进军营体验生活,对大多数青年编辑记者来说却是第一次。不过,面对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大家没有丝毫懈怠。早晨,他们与战士一起集合晨练;晚上,熄灯号响,大家带着对雷锋精神的感悟进入梦乡。教学课上,大家像小学生一样全神贯注;走起路来,大家着装整齐,有板有眼。
“走进‘雷锋团’,青年编辑记者不仅要了解群众口碑中的‘雷锋团’,会讲‘雷锋团’故事,踏踏实实体会雷锋精神;还要用手中的笔、相机、摄像机,向社会宣传、弘扬雷锋精神;更重要的是自己学习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做人。”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说。
为了让青年编辑记者熟悉军营生活,深刻体会雷锋精神,“雷锋团”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现场教学、体验式活动。
穿上迷彩服,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大家神情肃穆,在雷锋墓前敬献花圈,绕行一周,久久不愿离去;在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大家耐心倾听解说员的动情讲述,真心体会雷锋的感人事迹;军事地形课上,大家聚精会神,迅速掌握了查看军事地图的方法……
走进雷锋连荣誉室,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展现了50年来连队学雷锋的历程。“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是连队的灵魂,战士们不但自己学雷锋,而且面向社会宣传雷锋精神。雷锋班战士担任全国145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同时雷锋连还与全国2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同传播雷锋精神。”雷锋连指导员胡兴说。
趴在地上,拿起镐头,布雷演示结束后,青年编辑记者上场亲自体验。中国青年报记者郑宇钧说:“整个过程富有挑战性,身体几乎贴在地上,连续布雷还需爬行。看到战士们熟练精湛的技艺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自己特别受教育。”
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中国妇女报记者周韵曦说:“之前,很难想象有这么一群人把雷锋精神作为生命的全部。通过体验,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雷锋,把他当作永远的亲人。在他们心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应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受教育中思考,如何正确认识、传播雷锋精神
几天时间,青年编辑记者在不断思考:这支功勋卓著的雄师劲旅,如何与时俱进传承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在哪里?新闻媒体怎样传播雷锋精神?课堂上、饭桌前、宿舍里、座谈会中,大家利用各种机会展开讨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接过雷锋的枪,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我们接过雷锋的‘车’,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就开向那里。我们始终把雷锋精神当团魂,把雷锋事迹当团课,把学雷锋典型当团宝,把《学习雷锋好榜样》当团歌,担当起学雷锋做传人的历史责任。”“雷锋团”政委王洪刚的话,字正腔圆,铿锵有力。
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崇高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刻苦学习、钻研革命理论的钉子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随着体会和思考的深入,在青年编辑记者的脑海中,雷锋精神逐渐变得清晰。
在“雷锋团”的每一天,大家始终被一种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态度感染着,被一种高举雷锋旗帜、争当雷锋传人的精神感动着,同时也为如何宣传报道雷锋精神准备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黄光辉,恰好分组到雷锋班,他说:“看到战士们一心为部队、为人民服务,自己也提高了思想境界,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只为‘雷锋团’的先进事迹能让更多听众知晓。”
座谈会中,新华社记者罗宇凡听完报告后说:“参军前雷锋每月收入50多元,到部队后每月6元,他自动放弃高薪为部队服务,为国家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针对个别媒体炒作“雷锋绯闻女友”、“雷锋照片”等问题,雷锋纪念馆解说员徐璐予以澄清:“这些报道不尊重事实真相,令人痛心。新闻媒体必须自觉抵制盲目炒作、主观臆断、制造轰动效应的不正之风,尊重事实和真相。”
“新闻媒体需要正面、客观、全面地报道雷锋,不要将雷锋精神宣传报道局限化、片面化。学雷锋,不光是做好事,做好人,更重要的是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全面发展的能人。新闻工作者理应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严守职业道德,让人们知道为什么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周韵曦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思考中进步,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雷锋班宿舍内,一个情景引起大家注意:干净的空床铺上整齐地放着发黄的上衣,节约箱、理发箱、修鞋机,雷锋班的“三件宝”,在北墙中央依次排开。
“班里8个人,实际上只有7名战士。因为有一个铺位始终为雷锋老班长留着,目的在于激励我们时刻以老班长为榜样,也为了让更多人感到老班长的存在,雷锋精神永恒。‘三件宝’则是日常学雷锋、开展便民服务时的必备工具。”雷锋班第24任班长黄帮维说。
在部队学雷锋、做雷锋;脱下军装,把传播雷锋精神的义务装进行囊,肩负神圣责任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目前,“雷锋团”走出的官兵中,1200多人成为各地学雷锋带头人,千万个“活雷锋”的出现,展开了“带动一座城,影响全社会”的壮美画卷。
离雷锋最近的地方学雷锋。“雷锋精神如海洋一般,一辈子也学不完。如果每个人都像雷锋一样,做最好的自己,对整个社会来讲,就是积善行德,就是做好事。”黄光辉住进雷锋班的当天晚上,告诉爱人他与雷锋住在一起时,他的爱人吃了一惊。
走进“雷锋团”, 认识的是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感受的是爱心与奉献,体会的是责任与担当,收获的是成长与进步。
4天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黄光辉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他说,“自身组织纪律性较差,来到部队,来到‘雷锋团’,真正明白了雷锋精神是什么,如何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人民日报记者赵成认为,雷锋精神为人所传颂和敬仰,就因为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通过这次体验,懂得了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层,走入基层群众的生活,使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才能加深对世情、国情、民情的了解。
青年编辑记者纷纷表示,这次体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转改”,它将激励并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记者 王昊魁 光明网记者 曾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