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父亲带着走失孩子的照片,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十多年的寻亲之路。这是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里的情节。而现实中,一辆寻子车6月8日来到了南京,车上有6位失踪孩子的父母。
现代快报记者 廖健伟
生活,从孩子走失那天就毁了
40岁的肖超华是江西人,21岁那年,他前往广东打工。当保安,开小卖铺,辛辛苦苦忙活了9年,两口子终于用攒下的积蓄,在惠州郊区开了家服装店。眼看日子越过越好,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小店刚开了两个月,年仅5岁的儿子就丢了。
孩子失踪的那天,是2007年的情人节,距离春节只有3天。那天晚上,肖超华的小店生意不错。晚上7点左右,儿子晓松说要喝牛奶。“店里客人多,我就给了他两块钱,叫他自己去旁边的超市买。”
发现儿子不见,是大约20分钟后的事。“我就立刻报了警。但警察在周围转了40多分钟,都没找到儿子的踪影。”孩子妈当时就急得晕了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肖超华天天骑摩托车在附近转悠。还发出去5000多份寻人启事。可孩子没找到,却招来不少骗子。“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有儿子的消息。但都要我先打钱,他们才把信息告诉我。”肖超华说,这些人要的钱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可等他把钱打过去,这些人就再也不接电话了。等他醒悟时,已被骗4万多元。
惠州地区找不到,肖超华关了小店,置办了一辆面包车,踏上了寻子的路。8年多,肖超华的积蓄早已所剩无几。但肖超华并没有放弃找儿子的念头。“孩子不在了,什么事都做不好。”肖超华说,“我的生活,从孩子丢了的那天,就已经被毁了。”
找自己的孩子,成了找大家的孩子
2007年到2012年,肖超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却依旧没有孩子的消息。肖超华几乎陷入了绝望。
还好,在这个时候,肖超华遇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肖超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拍拯救乞讨儿童”的活动中,一名和他有类似遭遇的父亲,发现一名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的照片,正是他的孩子。
“得知这个消息,我们觉得很振奋,就和其他几位父母,一起向于教授求助。”肖超华说,于建嵘建议他们组团一起上路,“这样既能找孩子,又能起到宣传的作用,让大家一起帮忙。”肖超华告诉记者,于建嵘帮他们买了一辆依维柯。而他们,则在这辆车上贴了100多名失踪孩子的照片。
有了这辆寻子车,大家抱起了团,他们给这个组织命名为“寻子之家”。而大家一起踏上的这段旅程,则被称为“晓松回家”。
“晓松是我儿子的名字。但我们的目标,则是找到大家的孩子。”肖超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搜集了1000多名孩子的资料。他们做了展板,“每到一地,我们都会把展板放出来,让过路市民看。”肖超华说。
3年10万多公里,找到5名孩子
2012年6月,这辆寻子车从北京出发。三年多跑了10万多公里,跑遍大半个中国。
“我是领队。”肖超华说,寻子车的其他成员,都是不固定的,“大家有时间,就会跟着车子走一段时间,有事了,就回家忙。”
据了解,寻子车每年会绕两三趟,每年的油费和路费在10万元左右,都是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公益基金”出的。在这三年中,寻子车一共找到了5名孩子。虽然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些几乎绝望的父母来说,是很大的鼓励。
肖超华告诉记者,在8年的寻子生涯中,因为孩子丢了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已经见了太多太多,而寻子车的存在,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也是一个安慰。
肖超华说,正是因为大家都有相同的遭遇,他们之间的相互安慰,才是大家最能听得进去的。在肖超华看来,虽然他们找到的孩子有限,但因为寻子车而振作起来的父母,却有不少,“就冲这点,寻子车还要继续开下去。”
资助人于建嵘:
寻子车,是这些父母的心理寄托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了资助寻子车的于建嵘教授。
“直到今天,我都能记得肖超华他们找到我时,脸上的焦虑和无助。”于建嵘告诉记者,“当时,肖超华的面包车跑不动了。为了让他们继续寻子之旅,我就给他们买了现在这辆车。”谈起资助寻子车的初衷,于建嵘称,首先,寻子车在全国的巡游,可以引起全社会对失踪儿童的重视。“其次,这辆寻子车,也是这些家长们的心理寄托。只要有这辆车在,对于这些家长就是一个安慰。”于建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