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人物小传
徐丽珍,女,共青团员,1987年6月出生,福建省寿宁县凤阳乡基德村村民。2003年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5年4月6日,在温州名欧咖啡店拾获一个装有总计超过1300万巨款的皮包,及时归还失主。2006年,被评为2005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现为寿宁县杨梅洲旅游管理处工作人员。
一个18岁的农村女孩,拾得1300万元巨款归还失主,并谢绝了1万元的酬谢。这是关于全国十大诚实守信模范——福建寿宁姑娘徐丽珍事迹的最简单叙述。可是,鲜为人所知的是,“拾包者”徐丽珍曾有过两次“丢包”的经历。更鲜为人知的还有,1万元对于徐丽珍和她的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个近乎传奇的故事背后,是一个贫困农家对于道德和诚信的坚持。
1300万元巨款的考验
时间回到2005年4月6日下午。当时,徐丽珍正在浙江温州市大南门名欧咖啡店当服务员。下午四五点钟正是咖啡店里顾客最多的时候,一桌顾客刚刚离去,徐丽珍立即上前收拾座台,突然发现桌旁的窗台上放着一个大皮包。
“这显然是客人遗留的。”徐丽珍马上意识到。她提起那分量不轻的包,追到店门口,没有看到那桌顾客的身影,于是按店里的规定把包交到办公室,由大堂经理负责登记。
当大堂经理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打开皮包进行登记时,包里的东西把他们吓“坏”了——护照和身份证、120欧元现金、16.3万元的现汇现取汇票、十几个存折,其中一个存折的存款余额达1200万元……金额总计超过1300万元。
此时,徐丽珍已经回到大厅继续忙碌去了。“我真的没想到包里有那么多钱。”事后,徐丽珍说,“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咖啡店工作3个多月以来,拾到小皮包、手机等立即上交,对她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
咖啡店一边报警,让警方帮助寻找失主,一边通过包内名片联系失主本人,最后终于将所有的财物“完璧归赵”。当经理想起要告知徐丽珍一声时,她已经和往常一样下班了。当晚闻讯而来的电视台记者也扑了个空。
第二天,失主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王先生赶回咖啡店,一定要见见徐丽珍,并拿出1万元现金要酬谢她。徐丽珍婉言谢绝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这钱我不能要。”那时,徐丽珍一个月的工资不过800多元,1万元相当于她一年的收入。
徐丽珍说,之后发生的事情让她感到忐忑,她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社会却回报给她太多。很快,徐丽珍成了温州的新闻人物。许多市民打电话给她,甚至专程来到咖啡店,不为喝咖啡,就为来看看这个善良的福建姑娘。 徐丽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温州小女孩在父母及奶奶的陪伴下来到咖啡店,一定要和她合影。“你把这么多钱都还给了失主,真是好样的。”年轻的父母不停地夸赞徐丽珍。年迈的奶奶则对小女孩说:“长大了也要像这个姐姐一样。”
2006年3月7日,在2005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选揭晓暨颁奖晚会上,仍在温州打工的徐丽珍一出场,观众席上就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评选活动组委会这样评价徐丽珍:巨款是一道考题,来自贫困农家的女儿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案;一位新温州人,用一颗金子般的心,诠释着诚信的真谛;一个在她自己看来最平常不过的举动,见证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灵魂。
“我知道失主的心情”
16岁就开始外出打工的徐丽珍自然知道金钱的宝贵,但她说,她更知道丢失财物后的心情。在打工之初,徐丽珍曾连续遭遇“被偷”、“丢包”的经历。
2003年初中毕业后,徐丽珍选择了外出打工。当时,哥哥刚刚考上大学,为了凑他第一年的学费,贫困的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债。
打工的第一站是福建省泉州市,徐丽珍在当地一家包袋厂做车工。进厂不久,她和工友的住处被盗,钱包和存折都被偷了。徐丽珍回忆说,当时工作没多久,被偷的现金和存折上的钱都不多,只有几百元。可是因为少了这几百元钱,之后的两个多月她只得靠东借西借才撑下去。
“这个丫头,当时打电话回家都不敢说。”母亲高淑姿说。“不说是怕爸妈担心。”徐丽珍说,“他们知道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会多添了烦恼。”于是,直到过年回家,她才告诉父亲,身份证“掉”了,得赶紧补办,“出门打工用得着”。
打工途中困难不少,但为了不给父母增添烦恼,徐丽珍给家里打电话总是这样“只报喜,不报忧”。还在家念书的时候,她就发现,在外打工的姐姐打电话回家只要说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爸妈就要伤心好几天。自己出门后,她“学乖”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说自己过得很好,更多的是对爸妈嘘寒问暖。
2004年夏,徐丽珍改去浙江温州市打工。因为温州离家乡寿宁县近,有事回家也方便些。
可是,第一次踏上温州市区时,徐丽珍又不小心把包遗忘在车站的公用电话亭了。虽然有了上次的经验后,包里没有放重要的东西,但毕竟还是让那几天的行程多了些许不方便。“以后碰见谁掉了东西,我就会觉得心里和他一样急。我知道失主的心情。”
两次“丢包”经历不曾让徐丽珍怨恨过谁,却让她淳朴的心更能顾及他人。
即使是在泉州,徐丽珍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被偷,也不是一连两个月用水不方便,而是“厂里一到最忙碌的时候,老板和老板娘也都亲自到厂里帮忙干活。这让我觉得做事情必须靠自己踏踏实实去做,没有天上掉下馅饼的事情。”
或许正因为此,面对失主送来的1万元酬金,徐丽珍不假思索地谢绝了。
困难重重不言片语
捡到一个包,还给失主,在徐丽珍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包里有1300万元的巨额钱财。直到一批又一批的记者前来采访,徐丽珍才突然觉得这是件“大事”,于是打电话回家报告了这个“奇遇”。
“天啊,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无论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在外读书的哥哥和务工的姐姐,都这样惊叹。1300万元,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即使只是1万元的酬金,也能够改变这个贫困农家的现状。但听到徐丽珍谢绝了那笔酬谢,一家人在电话里都说“你做得对”。
但是,钱却一直是这个家庭的大问题。直到如今,徐丽珍一家仍然住在寿宁县凤阳乡基德村一栋已建近百年的旧房中,屋子里像样的家具没几样;哥哥上学欠下的几万元钱至今还没有还上;为了补贴家用,除了丽珍姐妹俩长年在外打工,连母亲也常在农闲时分到附近的县城当保姆。
父亲徐传寿还记得,3年前,他过50岁生日时,徐丽珍寄回了外出打工积攒下的第一笔700元钱。“小妹(家人对徐丽珍的昵称)在外挣钱不易,可是她一直省吃俭用,这几年总共寄回了六七千元。”
村里的乡邻们都说,丽珍从小就是个爱劳动、照顾家的孩子。上学时,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后免不了要在外玩耍片刻,徐丽珍总是早早地回家帮忙干农活。当地每家每户都种茶叶,出茶时节,采茶成了重活。徐传寿说,小妹五六岁时就跟着一道去,提个小袋子学采茶,“等她十三四岁,就采得比我快了!”
徐丽珍记得的,却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点滴教诲。平日里,家里向邻居借了米面、借了油盐酱醋,进城买回后总是要第一时间还上。五六岁时,她在村口的一家小店铺门前拾到10元钱,回家交给父母,父母拉着她的手守在村口等到了失主。“爸妈从小就告诉我们,做人就要诚实本分。别人的东西就是不能要。”
2007年9月,徐丽珍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消息传回寿宁凤阳乡,乡党委书记陈含玉说,“他们一家都是这样朴实忠厚的人。”陈含玉介绍,当时,各级领导到丽珍家看望她的父母,问家里有什么困难,他们连连说没有什么困难。可是,陈含玉仔细一了解才知道,丽珍的父亲徐传寿身体一直有病,不能干重活,而母亲高淑姿前几个月被毒蛇咬了一口,身上的浮肿直到现在也还没完全消除。
“可是,他们却什么都不愿意说。”陈含玉说,“有这样朴实的父母,所以有这样的儿女。在这样艰苦的家庭环境,丽珍有这样的行动更是难得。”
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徐丽珍已被破格安排到寿宁县杨梅洲旅游管理处工作,并将成为寿宁旅游的“形象大使”。她还报名参加了旅游专业的中专课程学习,得以继续当年被迫中断的学业。
直到今日,谈及“拾包”之事,徐丽珍说的第一句话还总是“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她的父母也说,“如果碰到同样的事情,她的大姐肯定也会这么做的,我们这很多同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余荣华)
模范感言
我觉得做事情必须靠自己踏踏实实去做,没有天上掉下馅饼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