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新华社武汉6月28日电(记者 熊金超)“社区有活动,他积极参与;居民有困难,他热心相助……”在武汉青山武钢工人村街,一位退休老人争当学雷锋志愿者的事迹感染着社区的男女老幼。
这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名叫朱远汉,家住青宜居社区,今年已72岁。
“他开朗、乐观,待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谈起快乐的朱远汉,邻居余敦浩老人眼睛放亮,激动不已。他说,“遇到天大的麻烦事,只要跟他一说,他几句话就能让你解开心结。”
武钢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成立前,是武汉最大的棚户区。
上世纪5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云集青山,住进临时工棚,支援武钢建设。在投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大多就地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但武钢建设的使命完成后,这些建筑工人则退休的退休、失业的失业。挤在当年那些工棚里的1.3万多户、4万多居民,生活十分拮据,上万住户面积不足50平方米。
棚户区内道路弯曲狭窄,房屋低矮破旧。每天早上,公共厕所前排起长龙;一到傍晚,家家生炉子,油烟缭绕。每逢刮风,因电线老化,火灾频发;一到下雨,屋里漏水,户外脏水横流……从那时起,朱远汉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快乐使者”。他时常走家串户,帮大家排忧解难。遇到哪家缺米少油,他总把自家的东西拎过来,“均”给大家用。
他从小喜爱拉二胡,碰到大家闲下来无事,张家长李家短地说闲话,闹矛盾时,他除了劝解外,有时干脆拿来二胡,给大家配乐,号召大家一起表演节目,活跃气氛。
2006年,武汉市决定实施青山棚户区改造,连续两年列入武汉市为民办十大实事之首,规划用3至5年,拆除棚户区87万平方米房屋,兴建临江港湾和青宜居两个小区共116.9万平方米安置房,配套公益设施5.6万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
2008年,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棚户区内26栋高楼拔地而起,学校、幼儿园、医院随即落成。小区内绿色景观、健身器材、幼儿滑梯随处可见,文化长廊、名人名句满目皆是,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居民却因住进了高楼,很少像过去那样团聚了。朱远汉便把大家组织起来,义务教社区老人学二胡,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带动大家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退休10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拉二胡的爱好。
他还时常邀请众多朋友来社区义务为居民表演京剧、戏曲、歌曲等文艺节目,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他走到哪里,哪里便欢声一片,成了大家眼中的“开心果”。
他还主动打扫门洞卫生,还担任各种政策法规的义务宣传员、楼栋信息员。每周五青宜居组织的“爱绿护绿清洁家园”志愿活动中,他总是带头为草坪、树木浇水,捡地上的垃圾,劝阻行人不要践踏草坪。
“这么美的环境,来之不易,请大家好好珍惜。”朱远汉不仅把这句话常常挂在嘴边,还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将自己的乐观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将自己的无私奉献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