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见他一面,手术台上却躺着一位急需他救命的患者,怎么办?
相濡以沫的妻子持续高烧40度住院无人照料,素不相识的病人生命垂危必须手术,怎么办?
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生命透支到心房颤动,接下来的手术非他不可,怎么办?
在一次次的两难选择面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张卫达选择了病人,选择了“大爱救心”。
发起“大爱救心”活动
作为一名心脏病专家,2006年,张卫达和他的技术团队,被特招入伍从陕西来到了广州,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组建了心胸外科。
科室成立之初,有时几天才收一个病人,怀有一身技艺的张卫达,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走出去找病人。张卫达决定带着专家团队下乡义诊。第一次义诊,张卫达连续4天奔波在山村、学校、工厂,带回来的却是一组令人十分痛心的数据。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出生幼儿的8‰,每年有上万个新生心脏病儿童,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因为贫困无法让孩子得到及时救治,甚至有些患儿在年幼时便夭折。
老百姓没钱治病,自己却空有一身技艺,这让张卫达感到坐立不安。他立即将这些情况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并建议通过“政府报销一点、慈善资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家庭自筹一点”的模式,开展慈善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活动。2007年4月,医院党委通过积极协调,联合广东省民政厅、慈善总会共同发起了“大爱救心”活动,面向广东省18岁以下贫困家庭患儿展开救助。
“大爱救心”活动走进广东普宁市,3岁的童童父母拿不出5万元的手术费,当地政府将孩子送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张卫达亲自为孩子实施了手术,结算时患者自己才交了不到3000元。
高原缺氧不缺爱
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地区,藏族同胞的健康是张卫达心中始终割舍不下的牵挂。
2012年7月,应中华慈善总会邀请,张卫达带领专家团队第一次爬上了4700多米的藏北高原。年过半百的张卫达刚到西藏那曲的第一天,血氧饱和度仅有46%,呼吸困难,头痛欲裂。但张卫达并没有就此放弃,5天的义诊时间,他走遍了地处可可西里边缘的班戈、申扎、尼玛等县,行程2500公里,先后筛查患儿900多名。
义诊结束后,张卫达心中始终放不下一个叫平措拉姆的患儿,他反复叮嘱当地卫生局的领导:“一定要让她来广州手术。”
14岁的平措拉姆是一个藏族孤儿。乡里的医生来给她体检时,怀疑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让她到县上接受检查。义诊当天,爷爷生病了,奶奶腿脚不方便,没办法送她去县上,一家人原以为错过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我们来一次不容易,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错过机会。”知道事情的缘由后,张卫达不顾一天的疲劳和强烈的高原反应,带领医疗队驱车来到了平措拉姆的家。经过检查,拉姆患的是动脉导管未闭,如果不治疗会落下终身残疾,但只要做一个小手术,小拉姆就能像健康人一样成长。几天后,爷爷亲自陪着平措拉姆来到了广州,老人家手里拿着一面小党旗,一见到张卫达,就挥舞着党旗,激动得语无伦次。尽管没人听得懂,但在老人心里,是眼前这位金珠玛米(解放军)带来的恩情,温暖了他们一家。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卫达和他的团队先后4次进西藏,足迹遍布那曲、林芝、拉萨和阿里等地区,巡诊近两万人次,免费为126名藏族患儿实施手术,成功率达到了100%。
在“大爱救心”征途上,7年多来,张卫达先后80余次下乡义诊,行程20余万公里,足迹遍布广东、云南、贵州、湖南、西藏、新疆、江西等10个省(区),涉及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28个民族,受访贫困家庭超过5万户,成功为7000余名贫困家庭患儿实施手术,减免医疗费用超过1亿元。(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贾崇景 银春林 谢银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