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强烈地震。近年来曾两次遭受强震侵袭的四川人民立刻被灾情牵动,救援人员、医护人员、地震专家……各路队伍在夜色中陆续出发,星夜兼程驰援灾区。
“能把伤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我们再辛苦也值得。”
“我们正在把一位伤员用担架抬着往外转移。”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芦灵军大吼着告诉记者,从4日早上7时到达震中龙头山镇中学医疗点的那一刻,他就再没停下手中的救援工作。
伤员一拨拨送来,救治非常紧急。上午9时许,一名13岁的小女孩被送到该医疗点。小女孩的父母都在地震中去世了,当时孩子四肢湿冷,有休克表现,情况危急。芦灵军立刻对小女孩进行抗休克治疗,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抢救,小女孩生命体征终于稳定。
“在地震前线救治伤员最要紧,能够把伤者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我们再辛苦也值得。”芦灵军匆匆说完情况,又投入到紧张救治中。
鲁甸地震发生后,3日晚22时和24时,四川宜宾市和泸州市医疗救援队共56人、12台救护车连夜奔赴云南地震灾区。其中,宜宾市医疗救援队于4日凌晨3时抵达鲁甸县人民医院参加伤员救治,成为最先抵达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在地震前线指挥的宜宾市卫生局副局长罗强在电话中说,截至4日下午3时,救护车已转运伤员30余人,组织救治伤员57人。泸州市救援队分为4个小组,其中2个小组在震中龙头山镇徒步到各村搜救伤员,另2个小组负责转运其他伤员,已救治伤员19人,转移43人。
“只要还有一线可能,我们都不会放弃。”
3日22:00从泸州出发,4日5:20进入鲁甸县,9:30到达龙头山镇……记者几经周折拨通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泸州分队队长肖兵的电话时,他仍和另外两名队员带着搜救犬在龙头山镇搜救幸存者。
为在抢险救援“黄金72小时”内争分夺秒地搜救伤员,从昨日出发至今,肖兵仅在赶路途中吃了一碗泡面。然而,搜救的结果却很残酷:在当地老乡和红十字会提供的6个废墟点仔细搜查很久,都未发现幸存者。
这个沉重的现实,让电话那头的肖兵沉默了几秒,“只要还有一线可能,我们都不会放弃。”在担任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泸州分队队长的10年时间里,42岁的肖兵参加过无数次灾后救援。最让他难忘的,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天,看到老乡在废墟旁在支起一口烂锅,从地里拔几根蒜薹炒回锅肉的场景。
“那个画面让我终身难忘。”肖兵说,看着老乡们暂时忘记悲伤,重拾生活希望,日子恢复正常,是我们最开心的事。“这次也一样。”他说。
“我来灾区不是为了做好事,而是为了把事做好”
“鲁甸6.5级地震,为灾区祈祷。”3日21时52分,42岁的张小红在微信上发出第一条关注鲁甸地震灾区的微信。随后,她接到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通知:在成都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去地震灾区。
身为“成都心家园”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张小红还有另一个身份——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在她看来,无论是当职业公益人还是志愿者,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救援”“公益”已成为生活离不开的内容。
作为一名志愿者,张小红被朋友戏称为“女汉子”。她参加过四川汶川地震、云南姚安地震、青海玉树、雅安芦山地震救援,在西藏某部队当了21年军医的医护经验和专业训练,令她在救援中充分展示了个人所长。2009年,退伍转业的张小红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成都心家园”,从无到有,从贴钱运营到步入正轨。她说,一路上,自己运气很好,获得很多人的帮助,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做公益、做志愿者的决心:将这份帮助传递给他人。
“每次参加救援都很危险,但收获更多的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感动。”张小红说,在灾区,曾有老乡们硬塞给她的带有温度的鸡蛋,披在她身上的军大衣,陌生人间的互帮互助,都让她觉得格外温暖,“我来灾区不是为了做好事,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