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昔日的服装厂已经破败不堪,徐家尧依旧守候。
185人,找到127人,还有58人没找到。
10日,上午11点,送走了一位前来联系的老工人,徐家尧掏出随身携带的一份名单,再次核对。
名单是19年前武汉市江夏区第一服装厂倒闭时留下的,这185个人是当时工厂的在册职工。今年6月,服装厂拍卖残存的厂房和土地获得了163万元,作为新任留守厂长的徐家尧决定,找到当年在册的所有职工,把钱分给每一个人。
185人,失散了19年,要想找齐如大海捞针。从7月8日起,徐家尧开始了艰难的寻找。
全城寻找
“江夏区第一服装厂公告,依照市政府2006 (131 )号文件精神和区政府关于企业改制的相关规定,该厂实行全员买断。7月18日前,速急登记入册。联系电话:13554394736。”
6月底,徐家尧从江夏区劳动部门复印了当年服装厂的在册职工名单,开始寻找185名老同事。7月8日至17日,他在江夏区电视台连打了10天寻找职工公告,并制作了55份寻找职工公告单,走街串户张贴在显眼处。
公告发出后,找徐家尧联系登记的电话不断,徐家尧的妻子郑兰芳也开始帮忙登记,还要逐一上门核实。
7月13日,有熟人提供线索,搬离服装厂宿舍的老职工郭都娣,住在一公里外的区电力宿舍。当天上午,郑兰芳冒雨骑车赶到电力宿舍,谁知敲开门,77岁的郭都娣以为是骗子,坚决不开门。幸亏有邻居认出郑兰芳是服装厂的人,老人这才相信:“没想到,19年了,单位还记得我啊!”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移居广西的服装厂前消防干事陈龙。19年前,他离厂南下,应聘到柳州一家出版社工作。7月18日,当一位好友电话通知他到单位登记“买断”时,陈龙以为是开玩笑。事后,他了解到,郑兰芳为了找他,跑遍了他在江夏住过的每一个地方,并在附近张贴了公告。好友正是看到路口的公告才知道这事。
截至发稿,服装厂185名在册职工,徐家尧已经找到了127人。127人中,有30多人是徐家尧和妻子辗转上门找到的,其中20多人已离开了江夏,7个人远赴外省打工。
29票当选留守厂长
“我是临危受命。”10日中午,在接受采访时,徐家尧告诉记者,从服装厂离职19年,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留守厂长。
1980年,带着三个部队嘉奖与党员的光环复员回江夏,徐家尧被分配到当时效益最好的单位、国家定点的蚊帐、军服生产厂——武汉市江夏区第一服装厂。因为人实在,做事扎实,他很快被委以重任,担任厂办主任。
1995年,受市场大潮冲击,工厂资金链断裂,先是发不出工资后来慢慢停了产,职工们纷纷跳槽。他和妻子是服装厂的双职工,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另谋出路。
1995年5月,时任服装厂办公室主任的徐家尧思考再三,向厂长递交了“两不管”离职申请,他不从厂里领取工资,厂里不管他自谋职业。
离开工厂后,徐家尧和妻子在江夏服装五金市场开了一家小服装店。小本生意,打拼不易,为了激励自己,他给小店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天下男子汉”。从连亏了3年,到略有盈余,徐家尧熬了19年,最艰难的时候,为了还一笔货款,他红着脸找姐夫借了400元钱。
今年春节,服装店生意渐入正轨,徐家尧正准备扩大生意,一个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2月1日,大年初二,服装厂留守老厂长徐惠荣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当时,服装厂正在改制,群龙无首,改制陷入僵局。
有人上门劝说徐家尧竞选厂长,徐家尧没有答应。当留守厂长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没工资,还要做事,一百多名职工要改制买断,众口难调,稍不留意就会落下埋怨,他不想干傻事。
这时,分管服装厂改制的江夏区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全永茂找到了徐家尧:“工厂虽然倒了,但土地、厂房还在,这是大家用血汗换来的。工厂改制进入关键时刻,你不出力,他也不出力,大家散了摊子,谁来维护职工权益?”一席话点醒了徐家尧。
2月20日上午,江夏区工业合作联社二楼会议室,经过40多名服装厂职工无记名投票,徐家尧以29票当选厂长。
誓言办好最后一件事
“大家这么信任我,那我就不能辜负大家。”10日上午11点,将工厂拍卖后,徐家尧最后一次来到厂区,进行巡查。
打开锈迹斑斑的铁栅门,迎面是两行大幅标语:一举一动为用户着想,一言一行为企业负责。这是当年他带人写下的。19年过去了,厂区一片狼藉。外皮脱落的红墙下,大红、大黄的破布头从巨大的编织袋内散落出来,显得分外破败。
指着眼前长满青苔的四层楼厂房,徐家尧介绍,服装厂倒闭后一直想卖掉剩下的资产进行改制,就是因为这1500平米的旧厂房及0.57亩土地一直没卖出去,拖到今天。服装厂是集体企业,财产归全体职工所有,如果能卖个好价钱,也能给当年被迫离厂的185名职工一些安慰。
去年,经厂职代会18名成员表决达成一致意见,为保证服装厂185名职工能得到合理的买断金,厂方可以以最低标价160万元将厂房、土地公开拍卖。谁知,土地、厂房还没卖掉,留守老厂长却突然去世了。
今年6月,在徐家尧主持下,服装厂的土地和旧厂房以163万元招标卖给了江夏一家电器经销商。拿到拍卖款后,徐家尧与工厂留守书记辛从良一起,主持召开了三次职代会,讨论企业改制及资产拍卖后的分配方案。大家一致同意徐家尧的意见,把拍卖所得,以“企业买断职工工龄”的方式,分给19年前在册的185名职工。
徐家尧从中拿出13万作为工厂善后资金,对厂里的退休职工、贫困职工家庭进行慰问抚恤,剩下150万作为企业买断职工工龄的费用。
19年前,服装厂倒闭对许多职工家庭造成了巨大冲击。“买断金算是对大家的最后一点补偿。”徐家尧记得,选厂长那天,参加竞选的3个人达成一致——无论谁上,都要互相支持,为大家把最后一件事办好。
寻找行动一直会持续
徐家尧及服装厂干部在企业倒闭19年后,不忘职工利益,四处寻找失散职工分配残值的作法,震动厂内外。
职工周维家,1989年因为能力突出被服装厂以高薪从外单位挖来跑业务,谁知6年后服装厂倒闭,他被迫四处打零工为生。近日,他说,等拿到“买断”的钱,要做点小生意,重新开始。
8月5日,江夏退休工人甘再英看到公告后兴冲冲地找到徐家尧,要求办理登记手续。经查,她是隔壁倒闭的原电器厂职工。得知自己找错了单位,甘再英有些遗憾:“要是我们电器厂也能像服装厂这样,倒闭后仍不忘职工该多好呀!”
按公告规定,职工登记入册截止日为7月18日。徐家尧说,那只是为了催促大家赶快来登记写上去的,实际上,7月18日之后他们继续在寻找,又找到十几个人。下一步,“希望把大家都找到,如果实在难找到人,也要把那份留出来”。
第128名职工手拿晨报来登记
网友赞徐家尧“中国最有良心厂长”
“又找到了一个!”11日上午9时36分,登记完江夏区第一服装厂第128名在册职工牛艳华的姓名后,吴兰芳兴奋地打电话向正在外面为职工办事的丈夫徐家尧报喜。
上午9时许,吴兰芳正在自己的服装店做生意,一名身穿黄格连衣裙的女士走了进来。她仔细察看“天下男子汉”的店名后,摊开手中的《武汉晨报》,指着上面文章——《留守厂长苦寻失散19年职工来领钱》问吴兰芳:“服装厂在册职工登记,是在这里吗?”
“是的,我就是上面写的那个吴兰芳。”“我是来办登记的!”黄裙女士告诉吴兰芳,她叫牛艳华,38岁,江夏区鞍山镇人。18岁那年,她应聘进入江夏区第一服装厂当车工。一年后,服装厂倒闭,她被迫离厂自谋职业,先在武汉工业学院餐厅当服务员,后到中百仓储江夏店当营业员,去年转到中建三局江夏宿舍做社区工作。
11日,早上,她在《武汉晨报》看到服装厂今年卖厂房土地获得163万元、留守厂长徐家尧苦寻失散19年职工来领钱的报道后,立即带着户口本和身份证赶来办理登记手续。
吴兰芳连忙放下手中生意,从衣架下的一个纸箱里抽出一摞做满记号的名单,核对无误后,吴兰芳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服装厂登记在册人员名单中,加上了牛艳华的名字。
11日16时,因为上午忘带登记照,牛艳华再次来到吴兰芳的服装店,徐家尧已等在店里。听说徐家尧夫妇苦寻职工不易,牛艳华主动请缨:“我应聘服装厂时,我们镇一共来了30多个姐妹,我看能不能帮你们找几个。”
从徐家尧手中接过服装厂19年前留下的185名在册职工名单,牛艳华仔细寻找。“杨艳,她在中心百货一楼鞋柜;张俊是我的同乡,王翠红来自土地堂,可托当地人寻找。”
11日,徐家尧夫妇的事迹见报后,两人的电话、短信不断。“老徐,这么多年来,你如此重情重义,不弃不离,一诺千金,真男人,赞一个。”有人发手机短信称赞,也有人提供寻人线索:服装厂职工王芳在一家米厂工作,陈玉梅的一个亲戚在外贸公司工作,雷如华、陈克梅在区建委,朱成桂在区医保办。
接手倒闭厂,账上一分钱没有
11日下午4点,为服装厂职工跑了一天“社保工作”,徐家尧来到江夏区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全永茂的办公室,喘口气。
说是厂长,今年2月接手服装厂时,徐家尧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工厂倒闭了19年,厂房破烂不堪,无法办公。更令人崩溃的是,前任厂长突然病逝,没有办正常的交接手续,工厂账上一分钱也没有。
没钱没地也得做事,徐家尧硬着头皮上了马。没有办公地点,就到主管机关江夏区工业合作联社会议室“蹭”。平时,徐家尧在自家服装店“办公”,召集职工代表开会时就借合作联社会议室用。职工上门来办事、开会,总要抽个烟、喝个茶,没有招待费,徐家尧就找合作联社副主任全永茂赊。
看徐家尧这个厂长当得不容易,全永茂将合作联社废弃的仓库借给他办公。仓库未装空调,入夏热得像个大蒸笼,徐家尧只得再次“蹭”全永茂的办公室办公。
3月底,服装厂出租门面收了3000元,徐家尧如获至宝,小心使用。江夏是个远城区,出门找人办事,坐公交不一定能到目的地,坐面的,一次要花十元钱,徐家尧舍不得花钱,全部步行。
召集职工开会,无论大会还是小会,不吃工作餐,开完会,大家各自回家。
5月13日,徐家尧召集5名改制小组成员开会,讨论了整整一上午终于商定了职工买断方案。散会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钟,一名参会者找到徐家尧开玩笑地说,你上任3个多月,我们开了七八次会,终于把大方案敲定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要请我们吃一次饭吧。
徐家尧觉得很惭愧,就破例在路边的一家小餐馆请大家吃了一次饭,一共花了200元。
到电视台登寻找职工公告用了1000元、打印55份寻找职工公告160元、那次吃饭用了200元、看望病人易有志120元,还有为服装厂换土地证、为职工打印档案资料等等,这些都需要费用。如今,存放在徐家尧手上3000元办公经费的卡上还剩500多元。
徐家尧说,他自己还掏腰包贴了1000元,“有时刷卡不方便,我就用自己的钱垫上,不过,这些钱我仔细记了账,单位的钱一分一厘都是大家用血汗赚来的,必须清清白白。”
据了解,7月初,服装厂拍卖出厂房与土地所得163万元,已有85万元到账,徐家尧没有动一分钱。因为这是大家的买断工龄费。
自掏腰包给职工垫付医保
“陈克梅、雷如华、朱成桂”,11日在徐家尧手中看到一份用材料纸写成的《江夏第一服装厂离退休职工医保名单》,这3名退休职工姓名后的备注为“信息材料缺失”。
7月初,徐家尧了解到,厂里35名离退休职工每年缴纳84元就可以办理相关医保,每年享受360元的医保,但是时间紧迫,只能在7月份办理,8月份办理就转入了下一年,职工又要等上一年,“这对职工来说当然是个好政策,那就要赶快办啦”。
徐家尧首先在档案中翻找出来35名员工名单符合办理条件,马上发动厂里的职工、家属寻找这些离退休职工,告知这他们缴费登记办理医保手续。苦苦寻找20多天后,仍有陈克梅等3位老离退休职工未找到,备注信息材料缺失,徐家尧就自己掏腰包为他们垫付了252元。
为3位老职工垫付医保,在家里管钱的吴兰芳爽快支持丈夫:“交钱的时间紧,先垫上,大家一起全部都交了,不是几好!”
读者、网友称赞徐家尧是良心厂长
央视联系记者跟进采访
11日上午11时12分,中央电视台记者电话联系本报了解“留守厂长”徐家尧事迹,并致电徐家尧询问相关情况,徐家尧在电话中一一予以回复。
11日,人民网、新华网全文转载晨报《留守厂长苦寻失散19年职工来领钱》报道。上午7时,腾讯新闻全文转载本报报道。截至11日晚8时发稿,用户评论415条跟帖留言,称赞徐家尧。网友“骑蜗牛撵大象”留言称,诚信为本,不愧自己“天下男子汉”的服装店招牌。网友“再见青春”留言称,中国好老板的榜样。网友“那座山”认为,分钱是正常的,积极寻找本厂工人,体现徐家尧对职工的浓浓感情,这方面令我感动。
11日12时36分,网友“安妮宝贝”在腾讯新闻评论中这样赞誉徐家尧:中国最有良心的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