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在大连市锦霞社区的街头巷尾,凡是老人扎堆的地方,都能见到一些雕纹细腻的“栾氏拐杖”。几年来,栾清贵老人已经送出了500多根拐杖。
1991年,栾清贵退休回家。经常在院子里和老年邻居聊天的他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不少老人因行走不便需要拐杖。但称心如意的拐杖并不好找,不是高就是低,用起来不太方便。
一天,栾清贵的邻居孔大哥拄着拐杖走路时不小心摔倒。爬起来后他对栾清贵遗憾地说,这没有一把好的拐杖可真耽误事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末,栾清贵特意去了一趟卖树木花草的市场。他告诉记者,那时自己的想法就是尝试着为孔大哥做一个使用方便的拐杖。在市场,栾清贵找到几段粗细高矮适中的木头。拿回家后,他开始磨制拐杖。
做拐杖貌似容易,可真正动起手来栾清贵才发现,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稍不留神,一根木料就废了。好在栾清贵一直从事玻璃加工工作,对手艺活并不陌生,一根拐杖很快做好。他把拐杖送给邻居孔大哥,没想到这位老邻居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只要出门,老孔拐杖不离手,逢人就夸栾清贵。
从此,栾清贵会做拐杖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社区居民慕名前来求拐杖,有的甚至愿意花高价购买。栾清贵来者不拒,但始终保持两个原则——免费,坏了包修。
随着制作的拐杖越来越多,栾清贵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工艺。他在拐杖手柄处大做文章,雕刻花、鸟和各类小动物;在拐杖底部粘上防滑垫。
栾清贵告诉记者,制作一根拐杖大概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老年邻居们喜好不同,每个人喜欢的图案不一样,栾清贵每次都要准备几个不同的图案供大家选择。
因为可用的材料毕竟有限,四处寻找材料就成了栾清贵最棘手的问题。一次,栾清贵为了找材料,竟坐了一个多小时的火车跑到金州的牛角山,满山地捡一些比较适合做拐杖的树杈和树枝,捡得兴奋竟然忘了时间,手机没电也不知道,直到晚上9时多也没回家。这可把老伴急坏了,还打电话把孩子们都叫回来,到最后差点报警寻人。儿女们正在商量该怎么办的时候,栾清贵回来了,老伴气得哭起来,儿女也埋怨父亲不该为别人的事这么上心。退休在家干点啥不好,不能整天起早贪黑地做拐杖。事后,栾清贵表示再采料时会早些回来,不让家人操心,但也请家人支持自己做拐杖。
栾清贵告诉记者,退休以后,自己闲居在家,能为居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挺好的。他们高兴,我还能动手动脑,对我自己身体也有好处。另外,看着周围的老年人拄着我做的拐杖出行,那种心情可能别人不会理解,但在我看来是用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在做拐杖、送拐杖的过程中,栾清贵也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有一次,栾清贵在散步时,看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拿着一根木棍当拐杖,便主动上前和对方说,介不介意由他来把这根木棍雕刻一下,对方听后很是感动。半个月后,栾清贵便将雕刻一新的拐杖送给对方。对方拿着拐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根本不相信这就是自己原来的那根普通的木棍。
越来越多的人打听到栾清贵会做“私人订制”的拐杖,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有人坐2个多小时公交车赶来,希望他能为自己也做一个用起来舒适的拐杖。栾清贵更加忙碌起来,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有一位归国探亲的澳大利亚华人专程登门拜访,并把栾清贵的拐杖带回澳大利亚。过了几天,这位华人给栾清贵打电话说,身边的澳大利亚人简直不相信中国有这样的能工巧匠,做出的拐杖简直就是艺术品。
在栾清贵的带动下,社区几位老人退休后跟着他学做拐杖。栾清贵也不遗余力地教授,现在,他带的几个徒弟中有几个做得很好,甚至样式比师傅做得还精美。对此,栾清贵很欣慰。他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老年人服务的资源毕竟有限。老人间互助将成为一种趋势。今年已经76岁的栾清贵,希望自己还能为老年人服务10年。 “再做几十根拐杖,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栾清贵这样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