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雷锋各地在行动 > 正文
 
在“立德树人”中回归教育本真
2014/9/19 9:09:55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静心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教什么,怎么教”、“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当前教育系统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的情况下,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应对信息网络环境下多元文化、多种社会思潮的冲击,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立德树人”中回归教育本真、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

  立德树人,必须始终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德育为先,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因此,德育为先,应“从娃娃抓起”,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教育学生“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要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指标,融入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推动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要建设优良校风和校园文化,利用重要仪式、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仪礼节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中陶冶情操。

  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立德中的养成作用。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才能逐渐内化于心;坚持知行合一,从做好小事、管住小节开始,修养德行、行善积德,才能不断外化于行。要把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让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自我体验,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中学会劳动,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学会勤俭,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学会感恩,慷慨向他人施与关爱;学会助人,享受“手留余香”的快乐;学会谦让,谦让他人、谦让自然;学会宽容,用微笑来“融化冰雪”;学会自省,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学会自律,严以修身、克己制欲。

  (二)

  立德树人,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立德树人”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和落脚点。

  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激励每一个学生奋发上进,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校园享受思考、展现潜能、放飞梦想。

  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倡学校教育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为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兴趣和志向的学生创造相适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学生心智的火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强调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思维,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修养品格、创新实践、全面发展。

  要遵循现代教育的规律,注重科学育人与教育治理的有机结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校风校纪建设,都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融入道德教化之中,使“真善美”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假丑恶”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从而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既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又修好公德、私德。

  (三)

  立德树人,必须不断提升师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素质有多高,学生就能飞多远。教师为烛,师德为光,将会点亮一代又一代学子通往未来、实现梦想的希望之路。因此,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三个牢固树立”,是师德的准绳。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三个牢固树立”,不仅是教师育人律己的职业规范,也是不断提升师德的明确目标。

  崇高的师德,源于大爱情怀。热爱教育、珍爱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和光荣称号,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生如子、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才会不断在学生心田播下爱的种子,用爱心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

  崇高的师德,体现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春雨润物、薪火相传,来培育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教师有爱心、有学识、有高超的教育艺术,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学生就会心向往之、行模仿之。教师的道德,更在于身体力行、明德惟馨。只有把“三个牢固树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才能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并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清风正气。

  不断提升师德,需要我们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把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加大优秀教师宣传力度,健全师德评奖惩制度;也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立德树人”创造良好条件。

  (四)

  立德树人,必须创新体制机制。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结构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教育环境的创新和优化,既需要加快教育教学包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也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力推进。

  要形成全员、全学科、全过程的综合育人格局,使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共同促进。立德树人,需要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劳动和通力合作,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使各学科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释疑解惑,更要为学生人生指引方向,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要实现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筹推进。改变各育人阵地之间衔接不紧甚至碎片化的现象,营造课内外、校内外密切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育人环境。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特殊功能,充分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博资源,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榜样资源,社区校外培训辅导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做人做事、学习明理的重要作用,形成“立德树人”合力。

  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协调一致的评价机制。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包括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要坚持教育的本原价值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纠正过去“唯分是举”评价学生、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倾向,建立起体现人的品格、知识、身体、个性、能力等充分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教育尽快走出功利主义误区,进入“立德树人”轨道。

  ( 0 ) ( 0 )  

  相关阅读:
· 安徽师大五四爱心学校锤炼师范技能系列活动纪实
· 浙江象山七旬新“愚公”五年凿出千米游步道
· 吉林通榆83岁老人樊桂英:三迁勉学 一生向善
· 最美家庭:家有“七宝”的幸福生活
· 为救姥姥9岁女孩冲入火海重度烧伤唐山人倾情相助
· 带着1000多个家庭的希望这辆寻子车跑遍大半个中国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582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