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光明专论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2014/9/29 9:11:08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共度第三十个教师节。他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讲话满怀真情、期望殷切,立刻引发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教师的信心,一定要更加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在观摩北师大“国培”计划课堂教学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古代经典,语重心长。讲的虽是教材编辑要保留必要的中国文化经典,却涉及“把根留住”——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一、中国梦,梦有根

 

    中国梦不是空想,原因之一,其梦有根。

 

    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语)

 

    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根脉切断不得。

 

    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根,滋润于“慎终追远”。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往往出现一种精神上的病态。人们拥挤在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物化、被抛弃。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在生活水平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泛起。

 

    因此,“慎终追远”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必须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根,深扎于敬畏之心。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信仰的支撑、科学的论证、理论的彻底都是必需的,但不够,还需要敬畏。讲“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那是讲不信鬼、不信神需要的思想状态,但不能放大为无所敬畏。“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了敬畏,才有自律。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只有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完成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才能成为有效的道德规范。有了自律的基础,相互的他律——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有实施的可能。

 

    共产党人敬畏历史、敬畏先烈、敬畏人民,人民才对共产党人“譬如北辰,众星共之”。所以,“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并非小事,实乃关乎在青年学子头脑中,以至在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能否把民族之魂和文化之根留住的大事。

 

    这些道理,越讲越重,越挖越深。

 

二、要守住我们文化的根

 

    毫无疑问,我们要后来居上,不能不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绝不是随手拿掉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随便“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用“去中国化”的方式学。

 

    回顾历史,莫说完全“去中国化”,哪怕中国的东西该留的没留住,西方的东西不该拿的拿来了,结果也是哀叹声声。

 

    张之洞,近代中国探索民族复兴的一位有识之士,“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毛泽东语)。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成例,举办洋务新政,以期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注意,他主张的尚有“体”“用”之分,还只是在“用”方面的“西化”。但洋务运动未能成功。张氏长叹:“海内志士,发愤搤捥,於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於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瘉,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众心。”洋务运动后,国家更衰败沦落。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借鉴,关键是食而能化、化而能食,切不可食洋不化甚至“全盘西化”。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对中国文化的根,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化的魂,坚守和创新。

 

    这些道理,有史可鉴,言之凿凿。

 

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为什么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我们搞现代化,不妨追本溯源。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文艺复兴在带来生产力解放,使当代西方国家发达的过程中,又逐渐生发出“三个紧张”。

 

    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文艺复兴推动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的初期形态,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市场体系,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政治结构,形成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孙中山早前就敏锐地发现:欧洲近百年是什么文化呢?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也是行霸道的文化。自欧洲的物质文明发达,霸道大行之后,世界各国的道德便天天退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乃至分裂。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危机与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映出这个世界体系在形成之初,就开始解构。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开始。

 

    冷战以苏联解体告终。其结局说明,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只要世界市场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但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和危机也显示,随资本主义工业化而来的现代性矛盾,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除。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核威慑”的恐怖,使大国之间不得不寻求相对的“核妥协”“核均衡”。

 

    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天、地、水、空气都在遭到破坏。天——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地——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生活垃圾、废水、有毒有害废物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局部地区水源枯竭,水源污染。空气——雾霾常现,空气污染,莫名疫病正危害人类健康。

 

    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感叹:“人类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种哺乳动物都会本能地发展和自然的平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人类并不这样。人类每到一处就拼命扩张,直到耗尽自然资源。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扩张到新的地点。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与人类相似,那就是病毒。”这是极而言之。

 

    三是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已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人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社会不能和谐稳定,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可见,文艺复兴虽然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

 

    那么,出路何在?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继承吸收传统人本精神,发扬其积极成果,又要革故鼎新。因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也造就了膨胀的个人。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新的文明复兴,已躁动于时代的母腹,呼之欲出。面对第一次文艺复兴遗留下来的膨胀了的个人,新的文明复兴既巩固第一次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积极成果,又要对其过分的运用有所克制。它要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和谐的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和谐世界。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促进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要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我们是“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民族,我们有“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很多就记载在我们的古代经典中,传承在我们的集体记忆里。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今天看来,将其在中华民族推进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为人类恰逢其时的新的文明复兴,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明复兴,中国应该有所作为。

 

    对此,一个世纪前,许多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就觉察到了。胡适早年曾说:“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可以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可以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正是那个因为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的人文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

 

    可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多重要,实乃古为今用,志在“其命惟新”。

 

    这些道理,深谋远虑,字字千钧。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正在接受现代市场经济考验和洗礼的中华民族,不会离别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激活我们的文化基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可以增强我们民族内心的动力、强身壮体的抗体和慎终追远的定力。

 

    青年学子的课本里,应该把古代经典留住。

 

    民族复兴的进程里,必须把文化之根留住。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640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