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从第一个迎来朝阳的新西兰惠灵顿,到最后一个送走日落的美国夏威夷,27日,遍布全球的近12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他们共同的节日——“孔子学院日”中度过。
跨越时空,中华文化让他们聚在一起。
10时,北京,孔子学院总部,二胡与中提琴的合奏悠然响起,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启动仪式拉开序幕。
接下来,专家名人主持的文化沙龙、名家讲座,中外友人参与的书法、绘画、剪纸、武术等体验课和中国美食,让现场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元素融合的浓浓气息。
中央美术学院新任院长范迪安与西班牙巴塞罗那优秀艺术家Perico Pastor是此次活动邀请的演讲嘉宾。范迪安擅长油画,而Perico Pastor擅长水墨画,这种“错位”使他们对中西绘画的对比感受更多。15年前,受到中国兵马俑的启发,Perico Pastor开始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手法,逐渐使用中国的笔墨、宣纸作画,这样的创作让他“确确实实感受到个人的满足感”。今天他带来的部分个人作品,让现场观众体味到深深的“中华特色”。而范迪安表示,经过100多年的传播和美术教育,现在中国人已经很喜欢油画并能欣赏不同流派的油画了。范迪安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包括中国绘画艺术在内的各国文化都应保持自己传统的精髓,这样的世界才五彩缤纷。”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主任王天芳演讲的题目,是很多人关心的“中国养生”。“天人相应的思想,是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基本思想,也是中医养生的精髓。”她还解释了中医常用的经络理论,建议大家形成正气为本的疾病预防观念。会场里几个来自美国的在华留学生代表没有借助翻译设备,听完了整场讲座。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的演讲《简论儒学与中国文化》吸引了众多听众。他谈道,和世界其他文化相比,儒家的独特性就是对早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文明的经典体系”。“儒家文化是在中华文明早期形成的政治智慧、道德智慧等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孔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华文明的经典《六经》的保存、解释和研究,体现出孔子和儒家对文化传承的自觉。经过长期发展,儒学对塑造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精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孔子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
著名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欧阳中石此次跨界讲述了京剧的魅力。他由浅入深,介绍了生旦净末丑的区别、扮相、名称的来历,谈到高兴时还一板一眼地唱了一段,引来众多留学生的喝彩。
孔子学院总部常务理事邬书林、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和“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蒋思哲围绕“孔子学院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展开了热烈讨论。讲座在有着中国古典意味的书屋里举行。孔子学院总部特聘专家米歇尔·康·阿克曼用中文主持了整场讲座。
“惊世一跃”——沈卫星用四个字对孔子学院10年发展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从媒体人的角度,他客观评价了10年来孔子学院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孔子学院把中国最精髓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地的人民共享。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一定要靠传统文化的精髓来纠偏,这些具有精神价值的优秀文化传统能够滋养我们的内心。”
“可以说,遍布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在全球建起了一片大课堂、组建了一个大家庭、锻造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大熔炉。孔子学院已经成为进行汉语教学和普及中国文化的成功平台。”沈卫星认为,“在今后的文化交流模式上,还可以继续探索和创新,比如可以为中外学者提供学术研究空间,让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
(本报北京9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刘 茜 陈 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