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传统生态智慧(专题深思)

黄承梁
2015/1/15 16:31:28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其内涵历久弥新,可以为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

  “天地人和”“元亨利贞”。天地人和,是对宇宙结构和宇宙整体的看法。《易·序卦传》说:“三才者,天地人”。元亨利贞,指万物生生不息而又和谐一体。《易·乾卦》说:“乾,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说,天之道在于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君子要像天道一样自强不息。天地人和与元亨利贞是相互联系、和谐统一的整体。天、地、人既相互独立,又“保合大和,乃利贞”。和合思想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浸透着对自然万物的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天人合一”“与天地参”。汉儒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季羡林对此解释道: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如何实现天人合一?《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就是说,人把握了天生的“诚”,发展人和万物的本性,就可尽物之性、尽人之性,从而赞助天地万物的变化和生长,使万物生生不息,人就可同天地并列为三才,实现天地人和谐发展。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老子》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前者把自然法则看成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老子认为,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人只能“效天法地”,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后者则指出,道化生天地万物,任其自然生长,其表现是无为的,但从其结果来看,没有一样不是生动有序的。因而,道表现无为,结果有为。它告诫人们不妄为、不强为、不乱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众生平等”“大慈大悲”。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大乘玄论》说:“不但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若众生成佛时,一切草木亦得成佛。”它要求尊重生命,反对滥杀滥伐和破坏生态平衡。佛教主张大慈大悲。《妙法莲花经》说:“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既要救其死,又要护其生。这种“护生救死”的精神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传统生态智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迪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在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智慧,这就是天人合一、众生平等、道法自然。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每一个生命个体均可通过自身德性修养、践履而上契天道,进而实现“上下与天地合流”或“与天地合其德”;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即天是人类生命的根源和归宿,人要顺天、应天、法天、效天,最终参天。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应合理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在解决当代生态问题上,西方人总认为能够以一物降一物、以一种技术克服另一种技术难题。这样一来,整个工业生产就像一台紧绷着弦的大机器,用一部分设备进行产品生产,用另一部分设备进行废弃物净化处理,从不停歇,其结果却是制造出积重难返的生态问题。党的十八大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传承发展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科学结论。美国环境伦理学会创始人罗尔斯顿指出:“传统西方伦理学未曾考虑过人类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价值……在这方面似乎东方很有前途。东方的这种思想没有事实和价值之间,或者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在西方,自然界被剥夺了它固有的价值,它只有作为工具的价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民族和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当今社会存在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与建设生态文明相契合的生活方式是简朴生活和低碳生活,强调抑制异化消费和过量消费,提倡绿色消费。由个人生活方式转变汇聚成全社会向生态文明生活方式转型,既是每个中国人走向“生态人”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行动,也必然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方面,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很多合理内涵值得深入发掘和借鉴。

  (作者为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47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