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开栏的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人品格形成的起点。在第22个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本报推出“家庭·家教·家风”专栏,邀请“知心姐姐”卢勤、“鞠萍姐姐”、“媳妇的美好时代”编剧王丽萍三位母亲撰写文章,讲述自家的故事。三位母亲用平凡的故事述说着朴素的道理:家庭是国之栋梁的苗圃,而母亲则是苗圃里的耕耘者,她在潜移默化中涵养质朴的家风,在言传身教中播种文明的种子。
妈妈生前,桌子有一个抽屉一直是锁着的,钥匙放在她的衣兜里,谁也不知道里面放着什么“宝贝”。
妈妈去世后,二姐打开了这个抽屉。我们全都惊住了:里面没有一分钱,也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个小本子,前三页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她的每个子孙的出生日期,既有阳历,也有阴历,甚至精确到出生的几点几分。
这就是妈妈的“存折”,是妈妈的全部遗产!
妈妈生前总是说,她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孩子。妈妈用她的全部心血来教育孩子,用心教孩子做人做事,让我们懂得分享、责任与乐观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家有兄弟姐妹六个,我排行老五。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买冰棍只买六根,从来不给自己买,但她总会说:“给妈妈咬一口。”我总是排在后面,只盼妈妈咬一小口,最好一口都不咬。可是,妈妈每次都会咬一大口,我好心疼,可是慢慢习惯了,好吃的东西总是先给妈妈吃。妈妈要是不在家,也要问:“我妈呢?”好像妈妈没吃到,这东西就没那么好吃似的。
妈妈临终前,最想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北京的豆汁儿,一个是柿子。我跑遍京城,终于在隆福寺买到了豆汁儿,送到医院。妈妈很知足地说:“真好喝!”我可有成就感了。可是当时柿子还没下来。我大姐迫不得已买了两个橙子,妈妈尝了尝说:“这年头,柿子都变味了。”
一天上午,我去国家总督学刘斌家里送请柬。他的夫人从早市回来,买了一堆新鲜的小柿子。我高兴极了,要了六个,直奔医院。一进医院,就跑到妈妈身边说:“妈,柿子!真的柿子!”妈妈吃了两个,不住地点头:“这回味道对了!”当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三天后,妈妈走了。我心中没有留下遗憾,妈妈终于吃到了她小时候爱吃的东西。
妈妈这辈子养了六个儿女,带过好几个孙子孙女,个个都懂得分享。分享成了我们的家风。儿子小时候,我也把分享传给了他。无论吃什么,儿子总是想到我。
一次,幼儿园在“六一”儿童节开联欢会。孩子们表演完节目,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分了两块巧克力。儿子举着巧克力,跑到后面家长席找到我,拿出其中一块说:“妈妈,分你一块。”我说:“好!”马上张开嘴,儿子直接把巧克力放到我嘴里。我知足地说:“好吃,真甜!”儿子高兴地跑回座位。
坐在我旁边的妈妈羡慕地说:“瞧,你儿子多孝顺呀!你看我儿子,一个人把两块巧克力都吃了,瞧都不瞧我一眼。”
“这是习惯,独享和分享可是从小培养的呀!”我笑着说。
儿子上五年级的一天,我在中国少年报社加班。儿子打来电话:“妈妈,你今天能不能早点回来?有好事!”
“好!我一定早点回家!”虽然,口头答应了他,但当天报纸付印出了问题,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多。儿子已经睡觉了。
我妈一见到我就说:“你儿子没白疼!今天他和姥爷学做黄瓜片炒虾仁,炒得还不错。他炒完就给你打电话,催你回来吃。你没回来,他就把个头最大的虾都留给你了,把小的吃了。”
我的泪水涌了出来。那天,我伴着眼泪吃了儿子炒的虾,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虾。
如今,儿子长大成人了,我经常能吃到他做的美食。孙子出生了,我每次见到他,都要说:“给奶奶!”他就会立刻把手里的东西给我。
妈妈走了,带着微笑走了。虽然,她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但她却留下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存,让我们懂得:幸福从分享开始。
卢勤,1948年9月出生,北京人,高级编辑。30岁调入中国少年报社,长期担任“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著有《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写给世纪父母》《告诉孩子,你真棒!》等多部家庭教育类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