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儒学与新丝绸之路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 安乐哲
一年前,我非常荣幸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的开幕场合,有机会亲自聆听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看来,他的讲话的最大冲击力,是阐明中国的前途深深植根于儒家思想的优秀传统,而且从这一思想传统的更新发展之中汲取营养。他明确肯定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价值,表达了对世界共同繁荣的热切期望。中国发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并凭借着它塑造自己的历史。中国是开放的,不断洋溢着活力,兼容并蓄着优秀的思想,在革故鼎新中开拓自己的路。
我感到习主席讲话最令人鼓舞之点,是他坚定相信,儒家思想有着生机盎然、鲜活与包容的传统。儒家思想在同佛、道思想以及近代西学等其他思想文化价值的积极切磋、激荡和互学互鉴中,实现自己的发展、繁盛与更新。习主席引用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名言,倡导全球“和而不同”的意义。
儒家思想是一个全球性思想资源。儒家思想的所到之处及影响是国际性的。我们有理由说,21世纪的世界文化道路将是儒家思想发生深刻影响的道路。
当今中国提出实施新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计划,将会使世界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做出的政治与经济投入是巨大的。在实施这一计划中,儒家思想将会为世界文化的改变带来什么影响呢?
新丝绸之路计划必将为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造成机会。或许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而为产生一个新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融合体开辟出一条路径。“道济天下”早就是儒学的一个核心思想,也贯穿于中国哲学传统,并阐发为“六艺”之首的“礼”。儒学倡导每一代人都从前一代继承传统文化的走向,而且依靠每一代人新的认识和理解使传统文化得以体现、弘扬和发展,每一代人都力求有效地用传统文化资源解决迫切的现实问题,而且于此过程中,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与情势,对传统文化加以“再创作”,从而使之一代一代得以传递和延续。
我们将会发现,伴随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展开实施,儒家思想作为世界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世界上有些文化理念也将会愈益与它形成对立。首当其冲者,可能是那些最经常被理解为“自主”“平等”“自由”“理性”以及“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理念。这些理念思想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植根之深与根深蒂固,使之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文化情理和意识形态。它们将会遇到儒家思想价值的新的挑战。从儒家思想角度看,这样的个人主义思想理念,不仅不能为家庭和社会共处生活提供健康的途径,反而会形成一些冲突。事实上这样的个人主义思想理念无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亲和关系、合作关系。抽象个人主义本身还变得简约化,而且具有暴力倾向,原因是它易于实行强制的一致性,由此而来的代价,是令人不可接受的,因为它取消多元性,取消其共同创造的可能。
我相信,新的文化丝绸之路计划不仅会造就新的经济秩序,而且会造就新的文化秩序。儒学文化将会为促进这种新的经济、文化秩序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 成中英
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儒联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阐明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智慧与精神力量之所在。
儒学文化中所包含的“和”就具有重要价值。所谓“和”不是表面性的感觉而是有着深厚的生命体验。“和”有泰和,协和,义和,人和,中和,平和。每一种“和”,都包含多样性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个逐渐走向融和并最终实现大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和”是一个关键。每一社会或社群,应该从人与人相互的尊重与关怀之中实现整体性的“和”。而作为一个国家,不能心存对他国的优越之感和嫉妒之心;不能依仗自己的强势而霸凌他国,不能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国。
中国文化是精深的文化。它“反身而诚”,且由此而进,做到诚之于物,诚之于事,诚之于道;它包含人类共同追求的基本价值,倡守和平、和谐、正义的取向;它倡守并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达成“和而不同”的对立统一体。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应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肯定、更发扬的时代,也应是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再创造、再发展的时代。
一种文化能否持续发展、生生不息,关键在于其能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唯有尊重自己,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相系不分和必须尊重他人的道理;唯有尊重他人,才是真正做到“推己及人”,才能与世界和其他文化共存,才懂得取人之长的重要性,才能不断优化和发展壮大自己。中国文化有着尊重他人的优良传统,应该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个传统。
习主席说:我们是从历史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智慧与启示。要懂得并牢记“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的道理,善于“见贤思齐”“居安思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走向美好、繁荣的未来。
加强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
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 张岂之
一年前,我和其他二百多位中外学者,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一起听了习近平同志的演讲,深感亲切。我国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纪念孔子诞辰并对儒学和中华优秀思想文化进行具体分析,阐述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及其现实意义,这是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这充分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也表明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已经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工作者,我为此而自豪,同时感到学术责任重大,应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更严格要求。
习近平同志根据已有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加以提升,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同志这样完整地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理念,有助于学人们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上述思想理念,汇总起来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史。了解和掌握他们,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而且能为我们现在和今后的奋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认为,对这些重要思想理念进行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可限量的。
要看到有些大的问题,如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史的独特性,与西方国家历史和思想文化史有何区别等等,都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深化。我们正面临的还有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就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理念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将古与今辩证地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这项研究,需要有多方面的专家协同研究,才能提供无愧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的学术成果。
还要强调一个问题,我们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儒学,有助于准确理解儒学的历史贡献,也有助于看到儒学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某些不足,从而有助于我们通过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实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民族复兴有了正确方向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 牟钟鉴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是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庄严时刻,在人民大会堂这样的中心地点、国际性场合,以孔子所在国国家领导人的特殊身份,表达了对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敬意,系统阐发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要义及其在民族复兴、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篇中华文化宣言,具有里程碑的性质。习主席讲话表达了中国最高层的文化战略构想,各界人士都应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统一起来。
习主席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出发,以高屋建瓴之势,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儒家有很深的和平思想。中国需要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可贵,它使中华民族形成深厚的和平性格,从而成为当今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正符合时代的需要。
习主席阐明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以儒释道和诸子百家为多样性的中华文化的动态发展,这种多元一体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它具有和而不同、与时迁移、道德教化的特性,长期维护了中国的团结统一和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局面,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丢弃它就等于割断精神命脉。文化是民族的根本尺度,丢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这是多么重要而崭新的文化学视角,值得某些至今仍然贬抑传统文化的偏激者认真用来自我反省。
习主席的讲话,综合了世界有识之士研究儒学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成果,将其具有超时代跨民族的当代价值精炼地归纳为十五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方面面,有益于今日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我们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
习主席依托中华和世界文明史的经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阐释了文明和谐论,强调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表达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虚心向各种文明学习,取长补短,求得共同进步的全球意识。
习主席讲话之后,民族文化复兴的方向已经确定,道路已经开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作为中国人,一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心存敬意厚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善于从中吸收积极的养分;二要研习和普及中华文化经典和文明史知识,使民族之魂与民众之根对接;三要能够返本开新、综合创新;四要与国际社会共研共享中华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复兴,在国内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国际要体现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种文明形成良性而密切的互动,使文明和谐论取代文明冲突论,成为主流意识,让富裕与和平的光芒逐渐驱散贫困与战争的阴霾,这就是我们今后光荣的责任和担当。
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全球治理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 李瑞智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儒联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有三个重要特征,就是“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理解和掌握好这三个特征,对于运用儒家思想来改进今天的社会和国家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全球秩序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型之中。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正朝着以欧亚大陆为重心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这一地区拥有全球一半以上人口。这一发展趋势大大增强了儒家思想发挥其价值功能的空间和有利条件。
今天的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正遭受各种污染的危害。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食品污染或药品污染等。而给人类与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是那些掌控世界经济的金融跨国公司和其它大公司的恣意所为。事实证明,西方民主概念中的“普世价值”在这些大公司及其垄断势力面前毫无效力。而儒家思想正在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智慧、经验与优势,正在展现出可以为解决这些污染危害等难题提供智力支持。
这可能会使那些习惯了西方商业、金融模式和治政方式的人感到困惑。我以为他们需要加强研究和思考习主席所阐述的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蕴集的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的丰富智慧、经验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