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唯有植根于深厚的道德土壤,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10月29日上午,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三十三场走进四川德阳旌阳区,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李建华以《让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为题,向来自当地的700多名干部群众作了精彩而热烈的演讲。
“人治、德治和法治到底是什么关系?”李建华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人治”与“法治”之争及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之争讲起,通过生动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现场观众阐述道德和法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李建华认为:“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原本就是社会治理的两种不同方式和形式。德治、法治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引导社会秩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共生共存的关系,不可分割。其中,德治对法治还会起到支撑补缺的作用。”
李建华说,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同时抓好法治和德治两方面,用道德来滋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精神的滋养主要体现在“道德为法治精神的塑造提供伦理基础;道德为法治精神的培育提供心理机制;道德为法治精神实践提供内驱动力”。
当前社会,法律至上的言论被提得很高,然而,法律并非是万能的。“一些西方国家,由于整个社会调控系统对于法律过分强调和依赖,已出现了过度依赖法律的‘社会法律化’现象和道德冷漠的‘吉诺维斯’综合症,对此,我们应引以为戒。”李建华介绍说。
“听了这次演讲,让自己明白了德治虽不等同于法治,但是这两者之间具有共通性。”德阳市旌阳区文明办肖红说,“在以前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是把‘德和法’分得很开,没有想到还可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来思考。”
旌阳区委机关干部黄波感慨:“以前从没有想过道德和法治关系的问题,听完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以后,解答出自己原来遇到的诸多问题,同时,还了解了许多法律和道德伦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自己很受用。”
“作为德孝故里的旌阳区,其优良的德孝文化基因,为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李建华表示,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德阳市旌阳区开讲,是选对了地方,选对了观众,做对了事情。
(记者 危兆盖 雷建 本报通讯员 陈奕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