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美不胜收的汉字世界

——我编“看懂中国字·读懂中国心”丛书
作者:王元鹿
2015/11/3 16:52:46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含有合文“上甲”的甲骨片 资料图片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上富有美感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汉字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虽然苏美尔文与埃及圣书文字的历史较汉字更为久远,但只有汉字使用至今。因此,尽管汉字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字。令人略感遗憾的是,虽然汉字今天仍广为使用,但即使是文化素养很高的知识分子,也都往往视文字学为“绝学”,没有真正了解汉字的发生历史、构成原理及每一个汉字的造字来历。我以为,有一件美好的东西,日日与您为伴,日日为您服务,您却常常忽视了它的美——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这就是汉字。正是为了让这个普及汉字的梦得以实现,我开始策划编写一套以散文形式介绍汉字的丛书。几年的努力之后,8卷本以“汉字中的ⅩⅩ之美”命名的书,已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这些书分别为王元鹿的《汉字中的符号之美》、俞水生的《汉字中的人文之美》与《汉字中的礼仪之美》、刘悦的《汉字中的生活之美》、黄思贤与魏明扬的《汉字中的自然之美》、胡文华的《汉字中的思维之美》、蒋德平的《汉字中的历法之美》及古敬恒的《汉字中的建筑之美》。作者多为从事汉字文化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丛书的每一本都由近40篇散文构成,每篇散文重点讲述一个汉字的故事。综观全套丛书,确如作者们所期望的——读者看到了一个美不胜收的汉字世界。虽然每一本书作者的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文章风格也有差异,但每本书都力求达到统一的目的。

    其一,通过对汉字形体的说解,揭示各个汉字的结构方式及造字缘由。如《汉字中的生活之美》中有这样的说法:“‘鲁’,无论甲骨文字形多么繁简,上部均为鱼,下部皆为口,‘鲁’的本义是吃鱼。金文的鲁字,上部仍作鱼,下部口中多了一横,表示尝到的美味,本应写成‘甘’字,但后来讹变为‘日’字了。”读了这段对“鲁”字的造字与形体变化的讲解,读者就会知晓“鲁”字最初的含义。

    其二,通过对汉字造字理据的分析,介绍各个汉字背后的文化积淀与发展历史。《汉字中的人文之美》一书,力图把文字置于社会背景下阐述。在说“丝”字时,作者说明了丝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丝绸与我国的礼仪制度、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丝绸的兴盛开创了中华民族丝绸服饰文明的新时代。与此相应,丝绸对中国汉字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作者还告诉读者,“丝”是汉字一个重要的部首,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收录“糸”旁字就有267个。又如此书中论述“和”字内涵的《“和”为贵》篇,先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乐器“龢”,在说明“龢”与“和”两个词的同源关系后,进而指出:“此字体现了儒家‘和为贵’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在先秦时代,‘和’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另一汉字‘同’。”

    其三,书中不乏作者们的新鲜文字学或历史学的见解,也不乏为以前文字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佐证之处。如《汉字中的符号之美》中对于由三个相同的字构成表达“多数”的阐释,运用了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一书中对澳大利亚原始人的计数方法为佐证:“许多原始民族数名只到‘二’或‘三’为止,超过‘二’或‘三’他们就说‘许多,很多,太多’。”又如此书的《牛有多“牛”》篇中,作者运用东巴文字用“牛”的字形借作“财产”,证明了古代纳西族人曾经经历过一个“牛崇拜”的时代。再如此书《“千”字的故事》篇中,提出了“为什么在典籍与古诗词中,‘千’比其他大数字如‘十’‘百’‘万’使用频率更高”这一问题,指出了在表示大数的汉字中,“千”是个平声字,其余多是仄声字,因此“千”字读来响亮高亢,为古人尤其是诗人所喜用。《汉字中的思维之美》一书中,《快“慢”之间》篇分析古人造字取象重直观的特点。作者指出:“对于‘曼’,许慎解释为‘引也’,古字形像人头上戴着一顶帽子,手将帽檐往下拉之形,本义为‘拉长’。‘曼’后来就有‘长’的意思,‘拉长’帽子,必定要覆盖头部的一片面积,因此,由‘曼’组成的字都有‘延展’之义。”进一步分析“慢”字中蕴含的思维之美时,作者强调从直观现象到逻辑之间的关系。书中说:“‘慢’本义表示‘态度傲慢’‘态度冷淡’……‘态度傲慢’‘态度冷淡’会流露于人的行为举止之中,而人的行为举止又映射出人的内心活动,‘慢’这个字就是这样。”

    其四,各书涉及的领域十分宽广,不仅包含语言、历史、文化、人类学的知识,数理化及天文地理的现象乃至原理也不时出现在各篇文章中。《汉字中的历法之美》从岁历、节气、月相等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历法文化的一些字,分别讲解了这些字的文字学内涵及其所承载的历法知识,使读者在学习历史和文字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到与这些字密切相关的历法知识,可收一举两得之效。《汉字中的思维之美》一书不仅从造字取象到表意、记音,把汉字中的思维之美贯穿其中,而且在描述文字的思维之美时,不忘关注东西方人的共同思维特性,取材广泛,旁征博引。如对“德”字的说解就充分体现了上古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又如在《平常却不平凡“鸡”》篇中,作者把“鸡”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叙述,告诉读者:“它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禽之一。”“在计时器尚未发明的古代,早晨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的开始。因此,鸡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而且是公共生活的时钟。”随之,作者逐渐把文章的论述主旨升华。“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赏识,他们常以雄鸡作为诗、画创作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再点出“鸡”与“吉”的语音联系:“由于‘鸡’与‘吉’两个字读音相近,因此‘鸡’经常谐音用来表示吉祥的‘吉’。”阅读了这些文字,“鸡”的历史与文化史知识必能使读者了然于胸。

    其五,上述目标,都是以散文化的体裁与散文化的语言得以实现的,丛书并力求为每篇文章配上两张插图。光看丛书中各书的篇名,就可以了解作者的苦心。如《汉字中的符号之美》的篇名“‘上’是一粒芝麻”“‘土’真的很土吗?”,《汉字中的生活之美》的篇名“开‘门’闹市,闭‘门’深山”“一字‘弄’红尘”“‘席’卷天下”,《汉字中的建筑之美》的篇名“华‘屋’重翠帏”“皓月掩兰‘室’”……仅看这些题目就可知作者出手不凡,全无传统学术论文的面孔,而将引出的必是篇篇动人心弦的文章。由于每篇文章的体裁全部是散文,因此读者在领略文字科学的同时,也时时能徜徉于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民间故事的天地之中。如《汉字中的建筑之美》中《秦“砖”汉瓦》篇,写到唐朝赵嘏为常建补诗的故事,既让读者欣赏到唐诗的精妙,又告诉读者“抛砖引玉”这一成语的来历。《“猪”——生肖中的副班长》一篇详细探讨了猪在上古文化与经济中的地位,而这些探讨都是基于猪的许多神话传说的讲述得以开展。此文解决的问题往往是以往学者有所关注但未加深入探讨的:猪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末位,上古有没有猪崇拜,猪与象两种动物有什么联系,上古对猪的豢养起于什么时代,等等。

    细想起来,这套丛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根本原因,恰是来自汉字自身的美。这种美是3000多年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砥砺出来的光辉。把汉字的美真正读懂后,再使用这些文字,我们会有甘之若饴、沐之如春风的感觉,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说:“汉字,我今天才真正读懂了你!你的内涵如此浩大深刻。但是当揭开你的神秘面纱时,你离我又是那么近,你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光辉历史、灿烂文化及心路历程!”

    (王元鹿,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研究员)

    “看懂中国字·读懂中国心”丛书

     王元鹿主编 文汇出版社

  ( 0 ) ( 0 )  

  相关阅读:
· 《说文解字》与中国文脉赓续
· 儒见 | 中华传统天下观与时代新人培育
· 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名家谈 | 刘余莉:“四患”不除,身无以修;“四风”不反,国无以治
· 悦读 | “诚”:从道德哲学到行为准则
· 名家谈 | 杨朝明:成为君子,让生命扎根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535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