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艺林史话
 
孔门弟子的笔记
作者:朱美禄
2015/11/6 11:16:03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孔子首倡私学,有教无类,三千弟子中,“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他们的学习方法,诸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皆可圈可点。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孔门弟子也有做笔记的习惯。这不仅对于问学之道有启示意义,而且对于传承文化亦有大功焉。

    《汉书·艺文志》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孔子虽为“素王”,似乎也享受了这种待遇。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记载:“叔仲会,鲁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琁年相比。每孺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孔子博学于文,吐佳言如屑,可见当时就有弟子专门负责记录其言行了。

    除了专人记录孔子言行之外,更多的是“弟子各自记其所问焉”。《论语·卫灵公》篇中说:“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子张向孔子请教通达无碍的法门,在得到答复后,子张便把夫子的教诲记在腰间的大带上。《孔子家语·入官》篇记载了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之道,孔子对如何“安身取誉”作了详尽的回答,“子张既闻孔子斯言,遂退而记之”。《孔子家语·五刑解》中,孔子解释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精义,“冉有跪然免席,曰‘言则美矣,求未之闻。’退而记之”。无论是随手把夫子的教诲记在腰间大带上,还是对夫子的教诲“退而记之”,都是弟子接闻于夫子之后主动做笔记的一种反映。

    当然,孔门弟子也有被动做笔记的情形。如《孔子家语·正论解》中孔子说过:“小子识之:苛政猛于暴虎。”同一篇中,孔子还提醒弟子:“弟子志之:季氏之妇可谓不过矣。”“识”和“志”都含有“记”的意思,只不过在这里是被老师提醒做记录而已。

    一般说来,孔子的佳言妙论不会被弃之不顾,但假如不做笔记,弟子又该如何对待呢?其一是“终身颂之”。如《论语·子罕》篇道:“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貂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颂之。”据《说苑·敬慎》篇记载,孔子论述了盈虚消息的辩证道理,子夏叹曰:“善,请终身颂之。”“终身颂之”,意味着“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把老师的教诲永记在心。其二是落实到行动上。《论语·颜渊》篇中说:“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同篇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请事斯语”则含有对于夫子的教诲恪遵不渝、努力践行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难怪《隋书·经籍志》中说:“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上,门徒三千,达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看来,孔门弟子勤于做笔记,努力践行夫子的教诲,早就为后人所知晓。

    孔子以“六艺”教授生徒,却没有专门的教材,弟子所做的笔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具有教材的功能。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其中涉及“传不习乎”这一问题。所谓“传”,指的是夫子的师传;“习”指的是学生的温习。其内容是夫子所传的教义,其载体则是弟子所做的笔记。因此,要温习夫子传授的内容,笔记自是不可或缺。反过来说,只有笔记做好了,才能“学而时习之”。

    在孔子逝世之后,为了纪念夫子,孔门弟子汇集了各自的笔记资料,“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余则集录之,名之曰《孔子家语》”。可见,孔门弟子所做的笔记,乃是《论语》和《孔子家语》材料的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孔门弟子的笔记保留了先秦儒学的珍贵资料,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其价值不可估量。

  ( 0 ) ( 0 )  

  相关阅读:
· 《说文解字》与中国文脉赓续
· 儒见 | 中华传统天下观与时代新人培育
· 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名家谈 | 刘余莉:“四患”不除,身无以修;“四风”不反,国无以治
· 悦读 | “诚”:从道德哲学到行为准则
· 名家谈 | 杨朝明:成为君子,让生命扎根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251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