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从“传统文化”到“文化传统”
凌宗伟
2015/12/17 10:41: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今天在说到“传统思维”“传统经济”“传统模式”时,所谓的“传统”往往都带有“落后”“过时”的意味,但似乎唯独谈及“传统文化”时,“传统”就转成了褒义。《汉语大辞典》对“传统文化”的定义为:“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是其在历史上各种物质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大集合”。文化传统却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行动方式。文化传统,更多地属于形而上的,比如“孝悌”“忠勇”等。

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就如一枚硬币,既有“A面”,也有“B面”,然而我们却很少去思考这样的基本常识。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其属性就如传统思维、传统经济、传统模式一样,应该是一个中性概念,既然是中性概念,就有一个“运用之道,存乎一心”的问题,不加辨别地将传统文化一股脑儿地引入校园,难免混淆视听,误人子弟。是的,我们的确曾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但这并不能成为今天盲目自信和自豪的根据,特别是在并不理想的教育现状中,对传统文化究竟是全盘吸收,顶礼膜拜,还是重新解构,焕发新姿,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弟子规》《二十四孝图》等传统文化读本,其中的许多内容,与其说是要“扬善”,还不如说是为了纵恶。比如《二十四孝图》宣扬的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这样的东西;比如《弟子规》中“皇权”“父权”“顺从”之类的东西……如果没有甄别,一股脑儿地照搬,不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更是对后代的戕害。

泰勒说:“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泰勒关于文化的阐述告诉我们,文化不仅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元素,更要紧的,它是“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这样的能力与习惯,自然是应该有所选择的,而不是简单地照单全收。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就应当“连同孩子与污水一起泼掉”呢?显然也没有那么简单。甄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我觉得美国学者瑞克·玻斯纳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收获幸福的教育——一所从不考试的公立学校》一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解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他认为“在新世纪之初的信息时代,从中美两国文化的根基中,我们都可以汲取营养,找到方法来帮助我们的学生成长为自我调整良好、富有建设性的人”。他对中美不同的文化传统,既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妄自尊大。他认为,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的是“根据自己的心性去发展,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之道”,孔子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相比是“相当随意”的,是“不讲究系统结构”的,然而“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学以致用”确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关键特征”。孔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对自我、家庭、社区和世界的整体理解”,这其实就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广泛的实践拓展”。

在他眼里,“很多中国古老的智慧都注重创造过程的‘源头’”,尤其是老子的“万物归道”的思想。他认为,对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和质疑属于中国的传统模式,中国道家强调的是一种“本质上更具灵性和体验性的学习”,而在孔子看来“学习不只是体验,更是某种高度个性化的心理进程”,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没有个人思考的研究以及只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都是无用功。他还认为,把老师作为向导、教练和顾问,而非信息输出传递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部分,在他看来,孔子、老子这些中国的先哲们并“没有试图更多地去教”,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去发展智慧”。

当然,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其思想与观念,也一样有许多不公义的东西,我们要继承的,自然不是这些。

总之,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一棍子打死或者捧到天上都不是应有的态度。今天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究竟应该彰显怎样的文化传统。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277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