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用文化的力量塑造中国形象(观点)
娜塔莉亚·阿扎洛娃
2016/3/29 14:57:0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中国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延绵数千年的生命、系统庞杂的规模、代代相传的延续性都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存在。但更让人惊艳的,是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始终能带给世界不同的惊喜。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描绘出一幅不同文化交融的和谐画卷,“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再度掀起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创造了契机。在俄罗斯,近几年被翻译成俄语的中国散文作品数量显著增多,如王蒙的散文、余华的小说等,但最受欢迎的还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这些书籍像一只巨手,为俄罗斯读者推开了通向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大门。它们既承载着中国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恰如“一带一路”建设带着中国的成功经验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过程中,文化融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交流中互学互鉴,能够打破地域的界限,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隔阂。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曾经由古丝路传播至沿线国家,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在俄罗斯亦毫不例外。近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下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举办,中国诗歌作品再次走进俄罗斯读者的视线。几年前,我们出版了一本《杜甫诗集》新译本,2015年又出版了《中国诗歌选集》。这些新的译本用当代语言重新阐释了作品的精髓,帮助读者更好地品读中国文化,促进中国诗歌文学在俄罗斯传播。

  不过,相对于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的海外发展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一带一路”上层出不穷的文化合作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中文作品的翻译和图书的数量,也能够带动相关文化问题的研究、讲座的开展、作家间沟通以及网络出版物和电影作品的交流。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世界诗歌研究中心目前正积极推动当代中国诗歌的翻译和研究,这部分文学作品在俄文学研究领域仍存在不少空白。我们建立了专项研究项目,以促进两国当代诗歌和散文领域的相互交流,从而充实双边文化合作的内容和种类,丰富俄罗斯的中国文学研究。

  我们有理由相信,俄中双方积极参与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项目,将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翻译和介绍,而是能将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现有盲点各个击破,建立起文化间无障碍交流的典范,推动文化融合的历史潮流。蕴含着21世纪社会深刻思想的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诗歌作品正迈步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受众展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一个影响世界命运的中国。

  (作者为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世界诗歌研究中心主任,本报驻俄罗斯记者林雪丹采访整理)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246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