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悦读 | “诚”:从道德哲学到行为准则
2025/4/8 8:56:58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我要评论 【打印

,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说文解字》解释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乃诚信、诚实、守信之意。其起源于甲骨文的,形如同斧钺斩物,意为完成”“成就,本义与战争征伐有关,是在祭祀仪式上经常使用的礼兵器。《周易》有言修辞立其诚,指君子要注重自己的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强调言行一致、真实无妄。又说:闲邪存其诚,认为君子应该防范邪念,保持内心的真诚。之后,的语义范畴不断拓展,不仅被赋予了愈来愈丰富的精神内涵,而且深入到社会文化各个层面,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理解世界的道德哲学范式和行为准则。

作为中国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道德哲学范畴,在战国时期开始得到儒家学者的系统诠释与论述,成为联结天道与人道的桥梁。《中庸》认为,是上天的原则,追求诚、恪守诚是做人的原则。在孟子看来,诚是自然的法则,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极其真诚却无法打动他人,这样的事从未有过;反过来,不真诚的人,也永远无法打动别人。这个观点将诚信伦理内化为心性修养,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通过反省做到真诚不自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里也强调了君子要修身养性,是最好的办法。另外,《大学》提出: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显光明德行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家庭,必须先修养自身品德;想要修养品德,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内心,必须先使意念真诚;想要使意念真诚,必须先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这个观点出发,诚实实际上是士大夫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终极目标过程的基础和必经环节。总之,在先秦儒家学者及其所著儒家经典的阐释下,成为联结天道与人道的桥梁,人只要修身以诚,即可实现与社会、自然及宇宙的高度统一,从而构建起一套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

宋明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一派将儒家心性伦理与心性哲学合为一体,以阐释义理、谈论性命为使命。的概念在这一大背景下再次得到深入的理论诠释。北宋的周敦颐认为乾元的变化、万物的产生皆是作为本源的在发挥作用,并进而提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主张。程颐认为既是人道之本,亦是天道的体现,是宇宙间的根本法则。南宋的朱熹进一步阐释:诚,就是真实而没有虚妄的意思,它是自然法则的本质属性。强调是一种真实无妄的状态,是宇宙根本规律的本来体现。可见,两宋理学家皆把与自然法则相结合进行诠释,从而将从道德规范升华为宇宙本体的高度,而人只要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即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至明代,王阳明在吸收前代学者心学思想基础上完成了阳明心学的哲学体系建构,在《传习录》中提出,是人心最本来的状态,与天理相通,但在各种外界干扰下人心往往会偏离本来状态,欲恢复本来状态,必须通过思考与践行来实现。

在儒家学者的不断诠释下,的概念逐渐深入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一方面成为政治领域制度化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内化为商业领域独特的诚信体系。

在政治伦理方面,作为政治道德的准则,一直备受历代当政者重视,被其应用于治国理政实践。在荀子看来,诚,是君子应当坚守的品德,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确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为首要科目,元朔元年下诏强化举孝廉,强调忠信品德要求。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使蜀国虽然刑政严苛但百姓无怨。唐太宗李世民也崇尚诚信治国。《贞观政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贞观初年,有官员上疏请求处理奸佞之臣,但是唐太宗不知谁人为奸佞,便有官员提议让唐太宗佯装发怒来测试群臣,如果有人能够不畏君威、直言进谏则是正人君子,如果阿谀奉承则是奸佞小人。对于这一提议,唐太宗极不赞同,他说:我希望让诚信普遍推行于天下,而不想用欺诈的手段来引导社会风气。而这一时期的著名谏臣魏徵亦曾上疏说:治理国家的根基,必须依靠道德礼教;君主用来保障国家的,唯有坚守诚信。诚信树立起来,百姓就不会有二心;道德礼教彰显推行,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附。道德礼教与诚信,是国家的根本纲领。在魏徵的观念中,诚信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之一。明代的庶吉士制度在对高级文官储才进行培养时,同样特别注意与相关的道德心性考察,比如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即以《大学》中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分别设置考试题目《慎独斋铭》与《勿自欺说》,让高级文官储才阐发见解,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在商业伦理方面,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是经商之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管子》说:不诚信的商人,不能在商业领域立足谋生。《孟子》对善治的社会也曾有一个具象化的描述:即使让年幼的孩童到市场去,也没有人会欺骗他。这就是童叟无欺的理想社会,也就是人们讲究的社会。明清时期,商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作为北方最大商帮的晋商始终将作为经商的基本理念,奉行诚信为本、以义制利。明代山西商人王现贾而好儒。史料描述他:与人交往时,诚信道义如秋霜般高洁;在利益分配上能明察秋毫,因此人们乐于接受他的资助;又善于审时度势、灵活应对,所以终身不会陷入困境。《清朝续文献通考》对晋商有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的评价。在南方,徽州商人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亦以诚信为经商之本,徽商许宪说:只要用真诚对待他人,别人自然会内心归附;若使用权谋手段来管理事务,人们最终不会亲近你。徽商商训中亦有规定:作为商人,不应把眼前的利益当作真正的利益,而是把诚信视为最大的利益。徽州当地契约文书中也经常有自议之后,各不许悔,如悔者甘罚白银五两公用,仍依此文为准的约定,要求契约双方必须严格坚守诚信,如若违约需要承担相应惩罚。

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思想中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范式,亦是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道德基因,它的内涵虽然不断演变升华,但是始终保持了天人相通言行一致的核心特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 0 ) ( 0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名家谈 | 刘余莉:“四患”不除,身无以修;“四风”不反,国无以治
· 悦读 | “诚”:从道德哲学到行为准则
· 名家谈 | 杨朝明:成为君子,让生命扎根
· 坚守“魂脉”和“根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
· 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礼仪文化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75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