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先生,国家一级大检察官,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现任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上海吉尼斯总部法律顾问。侯磊同志主政河北检察机关的11年间,查处经办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坚持真理,一身正气。
  “有功于世,无愧于心,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是侯老的人生箴言。退休以后的生活,侯老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传统文化的公益传播事业上,重点推广官德教育,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最好自己----以我的梦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国各地汇报演讲300余场,深受各届干部群众欢迎。
  侯老将“学习”做为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古稀之年,笔耕不辍,每天阅读、书写,并将自己的所感所悟总结出来,形成短小精悍、内涵深刻的短文,中华经典网本着恭敬、感恩的心,收集、整理侯老的短文,并专门开设《侯磊心语》专栏呈现给大家,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让人领悟到侯老42年从政生涯、11年检察官经历、9年退休生活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奉献、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在这里,我们聆听到一位老人的忠告!
  在这里,我们领悟到生命智慧的箴言!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博爱的胸怀,大爱的音律……
  来吧,聆听《侯磊心语》,启迪人生智慧!

中华经典网编辑部
2015年4月1日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13)

 

     《小园几许  收尽春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出自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全篇为: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此佳篇,与其说这是一首词,倒不如说是一幅农家风景画。作者以朴素、生动、清新的语言将春日农家的风光景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抒发了作者由衷的快意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上阙的头两句从整个村庄的宏观处落笔,不禁让人联想起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笔下的那座“绿树村边合”的乡村,恬静而优美;“倚东风,豪兴徜徉(我沐浴着春风,满怀豪情和兴致,安闲地信步而行)。”上阙的三四句,描述了作者在春风里的浓浓游兴,怡然自得之神态跃然纸上;“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眼前的小园虽然很小,却把春光全都收入其中。有艳红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上阙的结尾几句,是从微观处描写了农庄的春景,是对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宏观描写的细化,尽显农庄的绚丽多姿和勃勃生机;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远远的一圈围墙、若隐若现的茅草堂舍、以及飞扬在流水淙淙小桥旁的乡村酒家的青色旗帜)。”下阙的头四句,以动静相间的画面,再度展现了作者眼中村庄的美丽和魅力;“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不经意间乘着游兴,慢步走过东面的山冈,正遇见黄莺欢叫、乳燕飞舞、蝴蝶翩翩)。”结句几句,作者通过对春天里最活跃的三种鸟虫——黄莺、乳燕、蝴蝶的截取,展现了春之生命活力,强化了春色满目,生机无限的引人入胜的农家风光。

 

     像这首描写田园农家风光的佳作,在秦观的词作中并不多见,其一反以往以描写男女风情为主的婉约词风,对后代词作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读之赏之,不禁让人产生了去“农家乐”观光、美食的渴盼。是的,今天的农庄较之作者时代的农庄更加美丽和富有魅力,因为映射那里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春光,更有如春光般的党的富民政策。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11)

 

     《新声含尽古今情》“新声含尽古今情”出自秦观《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全篇为:

     

     “千里潇湘挼(rúo)蓝浦 ,兰桡(ráo)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

    

     独倚危樯(qiáng)情悄悄 ,遥闻妃瑟泠(líng)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郴州,途径潇湘夜泊潇湘浦,因感念当年屈原也曾泛舟于此,便在触景生情中写下了该词。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挼蓝,即把蓝草揉碎后用其汁液取出青色。这里用来形容江水的幽蓝、清澈;桡,本意是桨,兰桡代指船只。故而,上阙的头两句是说,我夜泊在浩渺千里的潇湘之上,渡口的水幽蓝清澈,想当年屈原也曾经在此乘舟而过。此两句是作者隐喻自己正沿着屈原的足迹,行走在迁谪的路程上,同命相连的悲凉之感尽显于字里行间;“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上阙的后三句是说,明月高悬,夜风已止,秋露清莹,江水波澜不兴,一片清冷仿佛浸透了满天星斗。作者在此几句中,续写夜泊潇湘浦所见,一切看似平静,实则是暗喻其在贬谪路上不会风平浪静,也将势必要面对周围的“寒冷”处境;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下阙的头两句是说,我独自倚靠在高耸的桅杆上,任思绪悄悄散开,犹如听到远远传来的湘妃清冷的鼓瑟之声。妃,指湘妃。传说当年舜南寻不返,其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二人因哀伤泪洒湘竹,投湘江而死,又传此二妃善于鼓瑟,在湘水里鼓瑟时,动听的旋律竟让河伯冯宜起舞(《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之句)。秦观在此借用“湘妃”之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孤独凄冷的心境;“新声含尽古今情”下阙的第三句,抒发了作者对鼓瑟之声的进一步感受。“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妃;今,指作者自己。新声,是“旧声”的继续,暗喻作者与湘妃一样,有着无尽的幽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秦观在词作中直接引用作为结句,不仅没有让人感到突兀,相反却是用得十分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此两句的意思是,不管湘妃的鼓瑟之声多么动听,幽怨也罢,凄苦也罢,终将于一曲结束后不见了赏听者的身影,也只有江上的无数座青山依然耸立与鼓瑟人相伴。结句两句,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惆怅和只愿与青山碧水相伴,不与俗人为伍的高洁品格。

 

     作为秦观的代表作之一,该词意境幽远,伤感却不颓唐。其包含的楚辞情韵,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新声含尽古今情”作为诗意盎然的佳句,早已突破了原作的本意。现多被用来表达时代的声音中包含着古往今来的共同情感,这种情感当然包括家国、友谊、爱情等在内的一切美好的情感。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10)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出自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全篇为: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该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已是宋王室南渡的第八个年头。可是,失地仍未收复。南宋王朝一味对敌妥协、求和的做法,让许多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作者作为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满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离开官场,在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隐居。该词即是作者隐居时,在晚辈陪同下登临卞山最高峰上小亭后的述怀之作。

    

     “缥缈危亭”,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在卞山最高峰,古称绝顶。上阙头一句即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缥缈”若隐若无,隐隐约约,用以形容亭在绝顶,既高又小;“笑谈独在千峰上”,上阙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所以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所谓“笑谈”,表现的是作者笑傲天地间的豪迈,隐喻寄望收复山河后的喜悦;“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上阙后两句系倒装,“万里”比喻广远,指江南以北至沦陷的中原地区,“烟浪”续接“万里”,意即北望中原,硝烟弥漫,不知何日恢复。故而,“万里横烟浪”并非是壮美的景色,而是国家的凄惨景象,“与谁同赏”隐含的意义是只有投降派才会欣赏这“万里横烟浪”,而我怎能与他们一同欣赏呢?表达了作者因山河破碎,不堪赏玩的悲凉之情;

 

     “老去情怀”下阙的头一句,意在表达虽说我年纪已老,但是爱国的情怀没有丝毫改变;“犹作天涯想”“天涯”意指遥远的中原,故下阙的第二句的意义是,我仍然思虑如何尽早收复中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喷薄而出;“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空惆怅”寥寥三个字收住了前句的“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寄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现实中。然,虽有些颓唐,但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于是便有了教诲晚辈的结句“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结句两句是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豪气奔放,不要像现在的我一样。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是,我辈可能完成不了收复河山的希望了,但你们年轻一代一定可以。谆谆教诲里彰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山河一定会收复的坚定信心。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现多用于长者对年轻人所寄予的希望,同时也含有长者的谦虚之意。

 

     附:叶梦得(公元1077年—公元1148年),字少蕴,苏州(今江苏省苏州)人。宋代著名词人。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卞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等。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9)

 

     《印金如斗  未惬平生》“印金如斗,未惬平生”出自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全篇为: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词题中的“路分”不是人名,而是官职,即路分都监的简称。路分都监是宋代路级(宋代行政区划分为三级:路——州——县)军事长官。“张路分”,也就是姓张的路分都监。该词记录了张路分秋季阅兵的场景,描绘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抗战派儒将形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众多战马沉静的没有一丝声响,但随着秋天里的一声号角,整肃严谨的军营便立刻行动起来)。”汉代周亚夫做将军时,治军严谨,驻军细柳,号细柳营。以后,凡整肃严谨的军营,便被称作柳营。上阙头三句,一上来便让读者产生了许多联想:“万马”,说明演习规模之大,“万马”而“不嘶”,则表明了军容之整肃,军纪之严明。在如此寂静之中,突然响起了“一声寒角”,显得格外清晰嘹亮。“寒”字,不禁暗应词题之“秋”,也烘托了肃杀的气氛。而“寒角”只“一声”,就“令行柳营”,可见这支军队具有闻令即动的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但见那秋日的原野如同手掌,枪林刀丛像手指般耸立其上,队队铁骑驰骋快似流星,军阵纵横交错变幻莫测)。”上阙的这几句从视觉上写出了被检阅队伍的恢弘气势;“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张路分端坐于油幕军帐里,以治军的韬略贯彻总的部署,他手摇羽扇,神态从容,轻裘衣带裹在身上,很有大将风度)。”上阙的这几句通过对“张路分”的肖像描写,与演兵场上惊心动魄景象和杀声阵阵形成反衬,突出了主人公从容不迫的儒将形象;“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诸君是否知道,张路分不仅是天生的将星,还颇具文采诗情,与很多诗人是盟友)。”山西名将辈出,譬如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等,可谓将星璀璨,张路分很显然也是山西人。作者在上阙的结句中用“山西将种”来形容张路分是天生将星的同时,也向人们交代了主人公还是一个极富文采之人,这就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张路分文采飞扬,起笔笔走龙蛇,落笔惊风雨泣鬼神,四座皆为之倾倒)。”下阙头二句,详写了张路分的才情,行文至此,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呈现在眼前;“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张路分即便是征战沙场,万里封侯,赢得斗大一般的金印,但仍不足以让他感到平生惬意,因为他的志向不在此,而在荡平金人,收复国土上面,所以他时时擦拭插腰间的宝剑,不灭金国志向绝对不平息)。”楼兰,本是西域古国。这里借指金国。上阙的这几句赞颂了张路分淡看功名,志在报国的宏伟志向,一个抗战派儒将的磊落胸怀昭示无遗,令人肃然起敬;“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受阅队伍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你听,那随军演奏的鼓乐声里,还带着边塞的赫赫军威声)。”结句三句,描写了作者观看“秋阅”结束后的感受,表达了其希望朝廷尽早兴兵收复中原的迫切心情。

  

     “印金如斗,未惬平生”现在引用时,有两种用意,一种用来赞扬正面典型,即用来形容有大志向者,不会因为拥有了一定权力便觉得革命到头,他们的惬意之事,是一生都要为人民尽责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种是用来讥讽反面典型,即用来比喻那些落马大老虎,他们哪怕是大权在握,仍感到不满足。

 

     附:刘过(公元1154年—公元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成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宋词豪放派重要代表人物。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多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8)

 

     《功名机会  要须闲暇先备》“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出自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全篇为:

 

     “艅(yú )艎(huáng)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试问襄州何处是?雉([zhì )堞(dié)连云天际。叔子残,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正自强人意。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词题中的京西,是指宋朝时期的区域名,也是襄州(今湖北襄阳)府所在地。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对峙的前沿。作者填写该词的当时,宋金正处于相持状态,所以就连前沿地区也保持着平静。这种形势往往助长人们的麻痹思想,甚至放松收复失地的努力。该词写于作者送友人张明之赴襄阳任职之际,面对人们的麻痹思想,作者却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所以,他勉励张明之做好准备,为抵抗侵略、恢复中原立功。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艅艎,是大的船舰;西江,指流经襄阳的汉水。上阙的开头三句是说,你乘坐的大船将顺流东去,望着浩渺千里的汉水,烟雨苍茫中预示着你的征程漫漫。作者目送友人远去,有依依不舍的情愫,有前程不明的担忧,更有对友人寄托的希望;“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雉堞,即城墙的墙垛;叔子,是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政绩卓著,后人立碑纪念;卧龙,即诸葛亮;瑰伟,卓越之意。上阙的这几句是说,试问襄州在什么地方?它就在前沿城墙与天边云霞连接处。那里有羊祜的残碑,诸葛亮的遗迹,然而,当先贤们的英魂看见斜阳里破碎的山河时,却只能空生遗恨。在后世人物中,有几个能像你一样卓越者?所以,朝廷才走马换将,让你去前沿镇守。在这几句中,作者通过对襄阳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回忆,衬托了张明之的卓尔不凡;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正自强人意。”“其肯为我来耶”出自韩愈《送石处士序》一文。该文记载:有人向唐朝名将、时任何阳节度使的乌重胤推荐石洪。乌重胤说:像石洪先生那样的高才,从来无求于人,“其肯为我来耶(他肯为我而出山吗)”?下阙的头三句是说,如今朝廷派京西南路安抚使像当年何阳节度使乌重胤一样,对你可谓是礼贤下士,正好符合你自强的意志,所以你一定要肯于上任啊;“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下阙的这几句是说,到任后不要认为现在太平无事了,就把谈论提高军力当做忌讳。你看,眼前的河山,楼头的鼓乐号角,都洒满了英雄的眼泪,你不能辜负他们,必须加强战备才行。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以及对友人的鼓舞激励;“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结句两句是说,所谓取得功名的机会,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闲暇时就应该做准备充分。作者在最后仍没忘记勉励友人为国建功立业,足见两人情谊之真挚。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即是说:建功立业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需要平时就做好准备。不错,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古代如此,今天同样如此。

 

     附:刘仙伦(生卒年不详)字叔儗(nǐ ),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诗人,与同郡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7)

 

     《不见南师久 谩说北群空》“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出自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全篇为: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十二月,金世宗完颜雍生辰。南宋皇帝宋孝宗命大臣户部尚书章德茂作为使臣,前往祝贺。陈亮作词送行,大卿,是对章德茂的敬称。虏,指金国,使虏,即是到金国去之意。对于这种耻辱性的事件,通常很难写出振奋人心的作品,但拥有饱满爱国热情的作者,却从消极的事件中挖掘出积极意义的因素,因而使全词充满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之气节和终将收复中原的必胜信念,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请你告诉金国统治者,不要以为很久不见南方抗金北伐部队,就轻谩地说我大宋朝没有带兵打仗的人才)。”上阙开头二句笔锋直指金国。“北群空”是用“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的典故。原意是说,伯乐善识马,他一经过,好马都被选出,冀北的好马就空了。词作者,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用骏马比喻良才,意思是我宋朝的能征善战者仍在;“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虽然在贺寿的当场,只有你一个人。但你会只手擎天,毕竟你代表的是我大宋朝千万雄兵)。”上阙的这二句一是暗指曾有前人出使金国,却屈于金人威慑而有辱朝廷。二是肯定章德茂能恢复堂堂大宋的形象;“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你自会骄傲地笑着认为作为堂堂的汉家使节的正气,得益于威武不屈的优良传统,就象那浩荡东去的江河水一样,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上阙这三句,再度肯定了章德茂的能力并对其寄寓了无限厚望;“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这次暂且到金国拜庆,但终会有一天悬金国皇帝的头颅于藁街之上)。”穹庐,系北方游牧民族的毡帐,这里借指金国。藁街,是汉朝时长安城内“蛮夷”居所,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上阙末二句表明,因国势积弱暂且先让一步,但终会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抗金志士的不灭雄心壮志尽显于此;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在这个诞生尧、舜、禹等圣贤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了伟大人民的沃土上,总该有一个半个以投降金人为耻辱的志士吧)!”下阙的这几句在表达了作者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抒发了对投降派的愤慨之情;“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被敌人践踏的万里河山充满了血腥气,千百年来为国牺牲的英魂在哪里,英魂们留下的磅礴之正气什么时候才能压倒敌人的邪气而贯通于天地之间)?”下阙的这三句,作者再以激愤的口吻发问,既是对投降派的痛击,也是对章德茂的提醒,希望他不要忘了先烈们的鲜血,在金人面前决不能卑躬屈膝,而应该有磅礴正气;“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金人的气数殆尽已成事实,无须再言,我大宋王朝的国运很快就会如日中天,势不可挡)!”结句二句总挽全词,洋溢着作者高昂的乐观主义的情怀,极具感召力。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今天读来,仍觉气势恢宏。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但热爱和平并不代表害怕反击侵略者。我们正告那些敌对势力,千万不要以为“不见南师久”,便“谩说北群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附:陈亮(公元1143年—公元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宋词豪放派重要代表人物。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6)

 

     《人生如寄 何事辛苦怨斜晖》“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出自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全篇为: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隐括,即“隐括体(也叫隐括词)”的简称。其兴起于宋代,特点是:按照词牌的特定韵律,对前人的诗文辞赋进行剪裁或改写后,翻写别开生面的新作。朱熹的这首《水调歌头》即隐括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在重阳节这天与友人登齐山,遂赋诗感慨:何必要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因为人生之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齐山原名牛山,因齐景公登临落泪而被后人称作齐山。春秋时,齐景公游览牛山,向北望见国都临淄城,于是流着眼泪说:真美啊,我的国都!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我为什么还要随着时光的流逝离开这个国都去死亡呢?成语“牛山泪”即由此衍化而来,用来比喻人因人生短暂而悲叹。)

   

     再看朱熹这首词,虽逐句移植杜诗,却清畅淡远。如若反复涵咏体会,便会觉得其意境精神已经换骨脱胎。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江水将倒映的云朵的影子浸透,大雁已经打算南飞)。”上阙的头两句,通过对江水清澈,天高云淡和大雁准备南飞的描写,表达了重阳佳节即将来临的意境;“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在这大好时光里,应该携带酒壶结伴而行去哪里赏游呢?当然是找一处苍翠掩映、云烟缥缈的氤氲之地)。”上阙这几句通过一问一答的设问,表达了作者追求淡泊宁静的情怀;“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人世间难得一笑,更何况还可以将紫萸黄菊摘下来插满头然后尽兴而归呢)。”上阙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投入自然怀抱,忘却烦恼的喜悦心情以及劝人当笑得笑的旷达情怀;“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今天的风景与过去一样美丽,但今天的赏景之人却已经不是从前之人)。”上阙末二句,生发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慨叹,提醒人们好好珍惜当下;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我们在重阳佳节里唱酬,必须要喝得尽兴,不醉不归,谁也不要推辞)。”下阙的头三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与其一起尽兴,不负重阳好时光的愉快心情;“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人活着就好像寄身于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都需要辛辛苦苦,不要去抱怨人生如同时光一样短暂,白天没有多久转瞬间就斜晖欲沉了)。”下阙的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深知人生苦短,所以不仅要珍惜时光、辛勤努力,更不要怨天尤人的积极心态;“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说不尽的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也有无数夜的月亮盈了又缺。如果能够明白这些,就不会再有危机感)。”下阙的这三句,深化了前句“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的人生态度:岁月恒常,花开花谢,月圆月缺,人只有看透、想开,才不会天天活在杞人忧天的危机感当中;“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不妨与那攀登过牛山的齐景公探讨一番,人生都是如此短暂,你何必独自为此而泪沾衣襟)?”结句两句,以诙谐的笔触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否定了以齐景公为代表的因人生短暂而生发的伤感情绪。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乃人生警彻之句。人生于世,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是辛苦努力,还是怨天尤人,折射的是人生智慧。

 

     附:朱熹(公元1130年—公元1200年),字元晦、仲晦,祖籍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生于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其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所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又一儒学大师。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5)

 

     《未是秋光奇艳  看十五十六》“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出自杨万里《好事近·月到未诚斋》。全篇为: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此为一首独特的咏月词。衬托月亮,最常见的笔法是去写云彩,正所谓“烘云托月”。杨万里却抛开这一陈旧的路子不走,采用了全新的方式。以谷、斋、竹作陪衬。所谓谷,即是作者的后花园——万花川谷;所谓斋,乃是作者的书斋——诚斋;所谓竹,便是作者庭前的修竹。“月未到诚斋,先到万川花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上阙几句,以极具韵味的景物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月光明暗层次分明:映射万花川谷时是那样明媚;映射一庭修竹时又是那样疏淡,故而,并非是“诚斋”没有月光,而是先被“万花川谷”留下,继而被“一庭修竹”隔住。上阙虽没有直接写月亮,却又是分明让人“看”到了月亮的妩媚。足见作者笔力之深厚;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下阙几句很好理解:现在才是十三的夜晚,月色已如美玉,但这还不是秋之月光奇绝美艳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两个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圆最美的。

       

     该词看似写景咏月,实则是作者自况。月下的花园、修竹、书斋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露,也是其精神世界的窗口。花之芳香,竹之正直以及书斋象征的博学,在高洁月光的映照下,更加丰富了作者的人格象征意义。

 

     “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写的是月,隐喻的却是人生。表达了作者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道德情操。人之一生,小成容易,就像十三的月亮一样,看似很圆满,但距离大圆满尚有相当差距。所以,我们当克服小成即安的思想,不以“十三之月”为满足,在不断追求进取中去实现“看十五十六”的人生辉煌。

 

     附:杨万里(公元1127年—公元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因诗风独特,被称为“诚斋体”。其一生创作20000余首诗,有“一代诗宗”之誉。著有《诚斋集》等。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4

      

《芳草鹅儿  绿满微风岸》“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出自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全篇为: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该词是作者退居苏州石湖期间所作,描写了江南秀美的田园风光。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篙,是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一篙,用来形容水的深度;鹅儿,即是幼小的鹅仔,毛茸茸的羽毛黄中带着浅浅的绿色,与嫩草相似。上阙头三句的意思是,涨了足有一篙深的春水,渐渐添平了水面。芳草地上,鹅儿蹒跚觅食,春风微微吹拂,染绿了堤岸。此几句,作者用灵动的笔触,渲染了初春的景象和万物复苏的生命活力;“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画舫,彩绘的船;夷犹,缓慢;横塘,苏州西南的大水塘。上阙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乘坐着画船,缓慢地移动在河渠纵横的水道上,横塘的高塔越来越近,依稀可见就在不远的前方。此三句表达了作者驾船出游赏春的盎然兴趣;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江国,指水乡。下阙头三句的意思是,今年的江南水乡,因春寒迟退,所以农事也晚。不管是村北还是村南,到了谷雨时节,才将田地耕遍。此三句描绘了农家因天气原因,而紧张耕作的繁忙景象,折射的是百姓的辛苦;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秀麦,出穗扬花的新麦子;看(kan)看(kan),即将之意;尝面,可以吃新麦做成的面食了。结句两句的意思是,已开始吐穗杨花的春麦,随风起舞连冈成片,茂盛的桑树叶也要便宜卖了,用不了多久,就会品尝新麦子做成的面食和收取新的蚕茧了。作者在结句中,通过对农家丰收在望的景象描写,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盼之情。

    

与其说这是一首水乡田园词,莫不如说是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田园图,散发着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寄寓了作者希望国安家宁、百姓安康的思想情感。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灵动的词句,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样,已成为后人用来描绘初春美景的名句。当今时节,已至隆冬。然,春之消息正孕育在这严寒之中。用不了太久,映入我们眼帘的将是那“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的充满希望的初春盛景。

   

附:范成大(公元1126—公元1193年)字致能,一说至能。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居石湖畔,故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特点,一是风格平易、浅显、清新;二是题材广泛,其中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3)

 

     《憔悴天涯  故人相遇情如故》“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出自赵彦端《点绛唇·途中逢管倅》。全篇为: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jù),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倅(cuì),乃副的意思。从该词的词义上看,管倅应该是一个在某个州郡任副职的管姓友人,与作者在途中相遇,不久又分手。于是,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该词。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我在异地他乡漂泊,正疲惫之时,与老朋友相遇,深厚的情谊还和从前一样)。”憔悴,因漂泊而疲惫;天涯,这里指异地他乡。“他乡遇故知”,乃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在异地他乡且是在身心俱疲之时,与老友意外相逢,怎能不叫人心生欢喜。上阙的头两句,既表达了此种心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别离为何会这么快?让人不忍唱那《阳关曲》)。”遽,匆忙之意;《阳关曲》,唐朝诗人王维诗作《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有人将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多用作表达送别之情。上阙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意外相见,却又匆匆而别的由喜转忧的心情;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我原本就是漂泊之人,现在还要去送漂泊之人,真是离愁难遣啊)。”下阙的前两句,通过对旅途中送友人远行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的愁绪,读来让人觉得黯然神伤;“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离别的愁烦本就让人心绪不安,偏又听到不远处秋蝉的哀鸣声,回首遥望夕阳已经坠下,只剩一片沉沉暮色)。”据,安定之意。结句三句,通过对凄切的寒蝉声和暗淡的暮色景的描写,烘托了作者心绪不安的离愁别绪。淡笔浓情,笔力尽显。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描绘了漂泊天涯之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情感,言出了后世许多相同际遇者的共同感受,故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名句。社会发展到今天,交通工具的越来越方便快捷,他乡遇故知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但在“憔悴天涯”之时遇到故交知己的那种“故人相遇情如故”的喜悦心情,依然不会改变。

     

     附:赵彦端(公元1121年—公元1175年)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进士。约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为余干县县令,终至左司郎官。诗好词工,著有《介庵词》等。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版块负责人:汤丽英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1] [2] [3] [4]... [71]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唯一官网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官方网站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 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