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7)
《不见南师久 谩说北群空》“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出自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全篇为: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十二月,金世宗完颜雍生辰。南宋皇帝宋孝宗命大臣户部尚书章德茂作为使臣,前往祝贺。陈亮作词送行,大卿,是对章德茂的敬称。虏,指金国,使虏,即是到金国去之意。对于这种耻辱性的事件,通常很难写出振奋人心的作品,但拥有饱满爱国热情的作者,却从消极的事件中挖掘出积极意义的因素,因而使全词充满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之气节和终将收复中原的必胜信念,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请你告诉金国统治者,不要以为很久不见南方抗金北伐部队,就轻谩地说我大宋朝没有带兵打仗的人才)。”上阙开头二句笔锋直指金国。“北群空”是用“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的典故。原意是说,伯乐善识马,他一经过,好马都被选出,冀北的好马就空了。词作者,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用骏马比喻良才,意思是我宋朝的能征善战者仍在;“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虽然在贺寿的当场,只有你一个人。但你会只手擎天,毕竟你代表的是我大宋朝千万雄兵)。”上阙的这二句一是暗指曾有前人出使金国,却屈于金人威慑而有辱朝廷。二是肯定章德茂能恢复堂堂大宋的形象;“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你自会骄傲地笑着认为作为堂堂的汉家使节的正气,得益于威武不屈的优良传统,就象那浩荡东去的江河水一样,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上阙这三句,再度肯定了章德茂的能力并对其寄寓了无限厚望;“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这次暂且到金国拜庆,但终会有一天悬金国皇帝的头颅于藁街之上)。”穹庐,系北方游牧民族的毡帐,这里借指金国。藁街,是汉朝时长安城内“蛮夷”居所,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上阙末二句表明,因国势积弱暂且先让一步,但终会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抗金志士的不灭雄心壮志尽显于此;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在这个诞生尧、舜、禹等圣贤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了伟大人民的沃土上,总该有一个半个以投降金人为耻辱的志士吧)!”下阙的这几句在表达了作者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抒发了对投降派的愤慨之情;“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被敌人践踏的万里河山充满了血腥气,千百年来为国牺牲的英魂在哪里,英魂们留下的磅礴之正气什么时候才能压倒敌人的邪气而贯通于天地之间)?”下阙的这三句,作者再以激愤的口吻发问,既是对投降派的痛击,也是对章德茂的提醒,希望他不要忘了先烈们的鲜血,在金人面前决不能卑躬屈膝,而应该有磅礴正气;“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金人的气数殆尽已成事实,无须再言,我大宋王朝的国运很快就会如日中天,势不可挡)!”结句二句总挽全词,洋溢着作者高昂的乐观主义的情怀,极具感召力。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今天读来,仍觉气势恢宏。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但热爱和平并不代表害怕反击侵略者。我们正告那些敌对势力,千万不要以为“不见南师久”,便“谩说北群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附:陈亮(公元1143年—公元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宋词豪放派重要代表人物。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