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句赏析】
(2020.12.06)
《人生如寄 何事辛苦怨斜晖》“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出自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全篇为: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隐括,即“隐括体(也叫隐括词)”的简称。其兴起于宋代,特点是:按照词牌的特定韵律,对前人的诗文辞赋进行剪裁或改写后,翻写别开生面的新作。朱熹的这首《水调歌头》即隐括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在重阳节这天与友人登齐山,遂赋诗感慨:何必要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因为人生之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齐山原名牛山,因齐景公登临落泪而被后人称作齐山。春秋时,齐景公游览牛山,向北望见国都临淄城,于是流着眼泪说:真美啊,我的国都!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我为什么还要随着时光的流逝离开这个国都去死亡呢?成语“牛山泪”即由此衍化而来,用来比喻人因人生短暂而悲叹。)
再看朱熹这首词,虽逐句移植杜诗,却清畅淡远。如若反复涵咏体会,便会觉得其意境精神已经换骨脱胎。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江水将倒映的云朵的影子浸透,大雁已经打算南飞)。”上阙的头两句,通过对江水清澈,天高云淡和大雁准备南飞的描写,表达了重阳佳节即将来临的意境;“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在这大好时光里,应该携带酒壶结伴而行去哪里赏游呢?当然是找一处苍翠掩映、云烟缥缈的氤氲之地)。”上阙这几句通过一问一答的设问,表达了作者追求淡泊宁静的情怀;“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人世间难得一笑,更何况还可以将紫萸黄菊摘下来插满头然后尽兴而归呢)。”上阙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投入自然怀抱,忘却烦恼的喜悦心情以及劝人当笑得笑的旷达情怀;“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今天的风景与过去一样美丽,但今天的赏景之人却已经不是从前之人)。”上阙末二句,生发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慨叹,提醒人们好好珍惜当下;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我们在重阳佳节里唱酬,必须要喝得尽兴,不醉不归,谁也不要推辞)。”下阙的头三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与其一起尽兴,不负重阳好时光的愉快心情;“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人活着就好像寄身于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都需要辛辛苦苦,不要去抱怨人生如同时光一样短暂,白天没有多久转瞬间就斜晖欲沉了)。”下阙的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深知人生苦短,所以不仅要珍惜时光、辛勤努力,更不要怨天尤人的积极心态;“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说不尽的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也有无数夜的月亮盈了又缺。如果能够明白这些,就不会再有危机感)。”下阙的这三句,深化了前句“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的人生态度:岁月恒常,花开花谢,月圆月缺,人只有看透、想开,才不会天天活在杞人忧天的危机感当中;“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不妨与那攀登过牛山的齐景公探讨一番,人生都是如此短暂,你何必独自为此而泪沾衣襟)?”结句两句,以诙谐的笔触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否定了以齐景公为代表的因人生短暂而生发的伤感情绪。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乃人生警彻之句。人生于世,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是辛苦努力,还是怨天尤人,折射的是人生智慧。
附:朱熹(公元1130年—公元1200年),字元晦、仲晦,祖籍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生于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其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所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又一儒学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