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什么是国学?
2009/9/7 16:54: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中华经典网  浏览:11534  【打印


  其二是国学与文史哲学科的关系。就国学与文史哲三科的关系来说,国学既是文史哲三科的学问基础,又是三科的综合与超越。试举朱熹《观书有感》一诗的解读为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解读这首诗,首先需要国学功底,即国学提供的语言文化基础学问修养。然后既可以从文学的角度解读——“半亩方塘”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这是文学的表达方式;又可以从史学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它是宋代理学家的作品,体现宋文化与其前其后不同的特质;还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解读——“活水”的比喻,体现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哲理。在从文史哲各个层面解读之后,综合起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国学所倡导的一种民族精神,那就是日新又新、生生不息的人生修养境界。从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体悟出国学可以承担的学科职责是文史哲学科的两头:一头是为文史哲各科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另一头是帮助打通文史哲各科的局限,发挥综合提升,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中国高校经过几十年的文史哲分科教学研究实践,应当承认,文、史、哲分列,也有学科范畴清晰便于与西方学科体系接轨的优势。所以,国学学科的建立,并不是要用国学来掩盖和埋没文史哲各科的特长,而是要弥补缺陷,发挥互相补充的优势。文史哲各科主要承担纵向抽绎的学科使命,国学主要承担奠定基础、横向综合的学科使命。没有对立,只有合作;合则双美,分则两伤。
  其三是沟通古今的优势。国学诞生在中国新旧社会转型之际,从它立名之日起,就担负着沟通古今的特殊使命。国学在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中曾起到一种“中介”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已经由民国年间的“整理国故运动”得到证实。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国学承担着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掘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和思想指导理念的任务。例如,“以人为本”就是一个既古老又时尚、可以沟通古今的概念。所谓古老,这个概念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曾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的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都体现了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重视与肯定;所谓时尚,是因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号召全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此,“以人为本”成为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且这个概念无所不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管理以人为本,政府管理以人为本,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概念。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