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应贵阳孔学堂邀请,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台湾著名琴人李孔元先生主讲孔学堂“游于艺”专题讲座第二十一场。本次讲座的题目为“琴韵之美”。讲座吸引了众多古琴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林早担任本次讲座主持。
李孔元先生的讲座从其习琴经历引入,以自身的习琴体证阐明古琴研习何以是一个“无底洞”式的修养过程。同时,反观当下古琴文化发展中满地演奏家、四处音乐会的现象,李先生结合传统国乐审美的例子,引导现场听众建立对中国传统古琴审美的认知。
李孔元先生指出,中西乐器,乃至中国各种乐器皆有各自独特的音乐语法和音乐气质。古琴的审美不仅在于感官愉悦或抒情达意。我们需了解古琴独特的语法,才能领会古琴无可替代的音乐性。所谓外行听音乐旋律,内行听音乐意境,行家听音乐韵味,琴家听人之胸襟气度。因此,古琴的演奏及审美,不能满足于对琴曲主题的准确表达及领会。在此之后,由浅入深,更有传达圆满琴韵的,人琴相合的自在生动,以及对琴人涵养的音乐直观。李先生借郑珉中先生的例子说明,由于琴人涵养基于各人文化机缘及长期积淀,琴人要达到此修养十分不易。
李孔元先生将琴韵之美关联于中国传统乐论,让听众理解区别于“声”“音“层面的”乐“与人心对天地人和谐的领会息息相关。”乐“的传统观念会通到古琴审美,就要求习琴不能只满足于学指法、学曲子。习琴需懂得启心动意,需能领会和表达有形的音乐背后的更深的心灵内容。古琴作为一种独特的乐器,它能用最少的声音来表达人类最为细微的意识活动,其语法中有独特的,从中国传统阴阳观念中发展出来的,表现虚实、方圆等阴阳关系的音乐语言主。李孔元先生将析理与操缦结合,通过精妙的演奏实例引导听众体证古琴之声韵、音韵、琴韵、意韵、神韵之美。
整场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最后在李孔元先生一曲琴韵深长的《忆故人》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