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师道尊严”与“当仁不让”共同弘扬文化传统
2016/11/8 11:03:42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是说“道尊”的前提乃是“师严”,而“敬学”又依赖于“道尊”。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不无道理。只有严正方能生出尊严,而有了尊严才能使人产生由衷的敬畏。这便是“师道尊严”的由来。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其《师说》一文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韩愈看来,教师的作用和意义是有不同层次的,他首先担当着传承道统的使命,其次是传授某种技能,最后是解惑释疑。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当然是道统的传递,亦即如宋儒张载所谓的“为往圣继绝学”。“师者”代表着文化的道统,是文化生命的人格化。在一定意义上,尊敬老师也就是尊重传统。说到底我们并不是尊崇和敬畏老师这个人,而是尊崇和敬畏他这个人身上所承载的文化血脉。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作为浓缩并积淀着文化传统之精神的人格化形式,师者受到人们特别的尊崇,这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特有性格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传承。从历史上看,它在总体上表现为一条线性的脉络,“源”“流”关系至为明显。中国文化不是横截面的,也不是断层式的,而是像一条纵向延伸、绵绵不绝的漫漫长河,虽历久而弥新。诚如《诗经》所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所以,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若是不深谙先秦典籍,不从源头上入手,就根本拿不到登堂入室的“入场券”。中国经学传统之所以发达,与此不无关系。经、传、注、疏、诠、解、诂、勘、辨、雠、校、考……诸如此类的功夫,无一不是中国文化传承性特点演绎出来的结果。这一点同西方文化相比较,显得格外突出。西方文化的断层性相当明显,例如在西方哲学史上做出了划时代贡献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多么深厚的哲学史修养,却照样可以开辟一个哲学上的新时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意味着“求真”比“尊师”更重要,因为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真”未必一定依赖于“师”。

  然而,中国文化的上述特点到了现代社会却遇到了严重挑战。海外学者林毓生认为,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讲求民主。民主当然有许许多多好处,但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对传统的权威地位形成解构和腐蚀作用。大家知道,民主意味着平等。林毓生通过对美国的观察,认为在“一个民主绝对化的社会,一般人自然处处要求平等,什么事都要由自己来决定,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各种决定;否则就不民主、不平等。因此,各式各样从传统演变而来的权威都相对地遭受削减:父母、师长、学校、经典、教会,甚至语言规律都不再被信服,也不再被依靠”。在我们眼下的社会,人们甚至平等到了孩子对于父母可以直呼其名的地步。其实,这正是今天的人们之所以出现文化认同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比如,我们都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平等,其结果往往是淡化以至于遮蔽了由“师”到“生”的文化传递方向。横向关系瓦解了纵向关系。它使得我们无法充分地分享本该遗传给我们的古老传统,文化的承继功能因此受到极大的抑制,从而造成道统的断绝。这是导致现代社会人们价值观紊乱,以至于出现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好坏不清状况的重要原因。就这个方面来讲,“师道尊严”是有其不可忽略的文化价值的。

  当然,“师道尊严”并不是说学生在老师面前只能唯唯诺诺,甚至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以至于丢掉自己的独立人格;而仅仅是说通过老师的尊严来造成一种对于传统的敬畏,对于文化有一种温情和敬意的了解。事实上,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传统中还有一条重要的补充,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当仁不让”。按照《论语·卫灵公》的记载,孔子说过:“当仁,不让于师。”这表明,比“师”更重要的是“仁”,当两者发生抵牾时,我们宁愿放弃前者而保全后者。套用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孔子的话可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仁德”。它告诉我们,在仁与不仁的选择上,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哪怕是与老师的意见不相侔,亦须坚持道德原则而不屈从老师。

  师道尊严”与“当仁不让”恰好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其中既实现了文化传统

 

通过“师者”的尊严而延续和传承,亦维系了道德原则借助“当仁不让于师”的

 

信念而获得的至上性。我们的文化传统,正是在这种相互矫正和彼此限约中,得

 

以生生不息地发展和弘扬。(何中华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284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