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鲍鹏山:温故而知新
2016/11/18 15:56:41 来源: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这是一句常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可是,它的内涵却未必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简单。

  首先,关于“师”之理解。

  一般都把这里的“师”理解为“老师”。因为孔子为史上第一位老师,而他所说,应用于老师,亦颇合适,所以这样理解,当然可以,朱熹、钱穆、杨伯峻都这样理解。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译:“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乃可作为人师了。”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但是,作为一种职业,“师”在孔子之时,做老师的解释其实不普遍,普遍的倒是三公中的“太师”、主事制曲奏乐的“乐师”和执掌禁令刑狱的“士师”。三公之太师显然不是谁想当不想当的问题,乐师一般也由盲人担任,则孔子此处所说,为“士师”的可能性极大——孔子学生中,就有做士师的,比如高柴。从司法角度言,“温故而知新”,当指能熟知过往判例,并在此基础之上判决新案。《左传·昭公六年》记郑国铸刑鼎,叔向去信子产责备:“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说明当时在法律上实行的,正是“判例法”。

  其次,是对于“故”与“新”的理解。这是更重要的且必须予以辨析的。

  一般之理解,“故”为“旧知识”,“新”为“新知识”。朱熹《论语集注》:“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钱穆《论语新解》:“故字有两解。一曰:旧所闻昔所知为故,今所得新所悟为新。一曰:故如故事典故。《六经》皆述古昔,称先王。知新谓通其大义,以斟酌后世之制作,如汉代诸儒之所为。”依此二位的解释,“故”的理解,一般指已发生之事实,包括已有之结论或主张,已为社会所认可之价值观。故“故”解释为旧知识问题不大,而“新”,无论是从朱熹所说的“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还是从钱穆的“知新谓通其大义”,解释为“新知识”都问题多多。

  何为“知识”?一言以蔽之,知识是“对于事实的认知”,知识包含两个元素,一为“事实”,是知识的对象;一为“已知”,是知识的时态。则所有的知识,都是已经被认知到的“事实”的符号化,“知识”一旦产生,就是“过去完成时”的“故”,日常人们所说的“新知识”“旧知识”云云,只是就某个具体的人了解记诵这些知识的时间先后而言,而非针对知识本身而言。比如,“孔子是春秋时期人”这句话,就是知识,因为它包含了“事实”和人们对这个事实的“认知”。这个知识,或对于这个事实的认知,在孔子时代即已“完成”,生活在21世纪的一个幼童,他可能今天才获知这个“事实”,对他而言,当然是“新近获知”,但这个知识却并不是“新知识”。一言以蔽之,所有的“知识”,都是“故”,“新知识”这个概念,只有在“新近获知”这个意义上才能成立,在“新的知识”这个意义上,是不成立的。

  而孔子心目中的老师,当然不是那些以探究自然或人类历史未知奥秘为职业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判断价值的人,所以,他的“知新”,不会是指一个老师每天从事于认知事实的工作,恰恰相反,他心目中的老师,包括他本人,每天所做的,是探究和传播“道义”,“道义”不属于“事实”的范畴,而是属于“价值”的范畴。所以,我的理解,孔子这里的“温故而知新”,是指一个人建立在先王圣贤价值观(所谓“旧”)基础上对新问题新现象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其实,有价值判断力,能对世间人、物作价值判断,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之一。

  当然,此处的新,还可以理解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大学》)“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等典籍中的新,指在“温故”——温习先王道义——之过程中,一人人格之新,一国国格之新,一族命运之新。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196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