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道法自然的智慧
2016/12/14 11:37:18 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4日 14版)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道法自然”的本义和现代转化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家以一种全息的思维方式,把宇宙看成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是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使万物协同发展。老子认为,“道”之所以尊贵,在于它对事物不妄加干涉,这样人与自然就和谐了。庄子提出“太和万物”的观点,认为万物天然处于和谐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顺之以天道,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即以天道来规范人道。在这种系统观中,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再现。照此思维看,从“自然的和谐”出发,健全社会模式的各环节方可依次得以展开。由此,“道法自然”便从自然领域转进到社会领域。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对于道家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在西方亦有不少知音。李约瑟对道家更为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观给予很高评价:“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剂学都起源于道家。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道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有着头等重要性,并有不少东西可以向世界传授。”美国科学家卡普拉进一步指出:“为了获知‘道的特性’,道家发展了凝神体察自然的方法,这种方法基本是科学的。只是由于对分析方法的高度质疑,使其没能建构出自己的科学理论。然而,把对自然界精细的观察和强有效力的神秘主义直觉结合起来,就使道家圣贤获得深邃的洞见,并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道法自然”与绿色发展

  “道法自然”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它以天人合一的“内在关系”立论,迥异于西方把人和自然视为对立的“外在关系”。“道”是必然性的普遍法则,渗透于宇宙万有之中。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这种自然法则的支配。和谐是符合自然法则的一种结果,和谐人生就是在各种关系中按照这些自然法则生活的过程。各种不和谐现象之所以产生,都源于背离自然。以身心健康而言,离自然越近,则离疾患越远。面对当今世界普遍性的各种危机,我们不能不赞叹“道法自然”的智慧。这种观念在探求生存与自由的同时,便已考虑到获取的前提,并把自然法则上升为人类的行为价值,值得现代人研究和借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残酷地破坏着自然,自然也无情地报复着人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取消。”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给世人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而人类再也无法承受生态恶化的报复,这造成了天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种种紧张。时至今日,汲取“道法自然”的智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已显得非常迫切。“道法自然”注重天人相合,并非让人削足适履地消极适应环境,而是要“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文言》),亦即掌握客观规律而预先防范,由于采取的措施符合天道,因而不会受到违反自然规律的惩罚。而当天灾人祸突如其来降临后,亦遵奉天地消长变化的规律,应机而动,转危为安。

  《老子》中“无为而无不为”所诠释的正是“道法自然”的上述含义。“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消极“不作为”,而是积极创造条件来合道行动的“无不为”:遵循自然规律而行,是“辅万物之自然”的“无妄为”,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为无为”。藉此使天地万物顺随本性而生,各得其所,以达成无为而成的效果。在国际汉学界,李约瑟纠正了以往对道家“无为”的误读,解释为“不作违反自然的事”。卡普拉解读为:“‘无为’不是指禁绝行动,而是不要采取与正在运转的宇宙进程不相和谐的行动。”李约瑟也是在此意义上指出:“能够实践无为,意味着要通过本质上是科学的观察来师法自然,这对中国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至为重要的开端。”道家自然观在西方的流行,也日渐引起了中国当代学者的关注,这种文化自觉使得生态自觉成为可能。

  我们既要顺应自然规律,又要适当加以引导、调整和改造,将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参天地之化育,上下与天地同流”,方为“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的最佳状态。正像卡普拉在《转折点》中所说:“在人类伟大的精神传统中,道家提出了最深刻而精彩的生态智慧:强调所有自然和社会现象既是一根本的整体,又具有动态的特性。”这表明人类更应从基于自然主义的人文关怀角度看待自然界。“亲近传统,回归自然”既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语汇,更是一股不容回避的世界潮流,是社会与时俱进的体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我们不但要把“道法自然”的智慧化入个人的修养和生活中,而且要运用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划中。绿色发展对自然法则遵循“服从——认同——内化”之法,从而建立绿色规则,树立绿色信念,成就绿色之道。以“道法自然”传统为思想渊源的绿色发展观,既符合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也顺应世界环保潮流,对于化解环境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孔子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今天不仅要传承“道法自然”的智慧,还应将之发扬光大,奉献给世界。

  (作者:赵建永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609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