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点观象】
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形成来说,“二十四节气”如同“四大发明”,其意义与作用非同一般。
“二十四节气”确实是一首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美丽诗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雨是这个季节美的关键词。“立春”的风雨虽然还很寒冷,但寒风中已有春的消息,雪压着的土地下,小草正悄悄地醒来;春节的种种迎春接福的民风习俗也是美的,它们寄托了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希望。满怀着这样的希望,念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任花开吐蕊,听春雷阵阵,播云播雨,踏青祭祖,“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一路过去……
夏花开放之热烈,往往连春花的仔细欣赏都来不及。夏的色彩热烈、浓厚、大度。再加上“立夏”蝼蝈鸣,“芒种”伯劳鸣,“夏至”蜩始鸣,这些来自大地,来自自然的声音,与春天唱至夏天的蛙鸣一起,将整个夏天变成了一场似乎永不落幕的音乐会。有声有色的夏天,成为充满活力、以生长为主题、以热烈为基调的大美的季节!
秋天的美是被一只蟋蟀唱响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如果说夏天的美适合多声部的合唱,那么秋天的美则适合独唱或吟诵。秋天虽然其声不如夏,但其色则不逊于春,大地因成熟而变得金黄,天空因澄澈而变得高远,云朵因天高而变得淡然,色彩因橙黄橘绿、天高云淡、月白风清而变得更丰富、更温暖,其比之春夏,声色虽然收敛了许多,但刘禹锡仍然固执地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当蟋蟀的吟唱突然间从床下传来,季节已在不知不觉间过了“立冬”。蟋蟀能从“立秋”一直唱到“冬至”,把夏热唱成秋凉唱成冬寒。“立冬”过后,“小雪大雪又一年”,小雪无声,大雪无痕;鸥鸟不鸣,大音稀声;大地隐形,大美无言。此时的自然亦需要调养,用漫漫长夜、无边风雪和透骨的寒冰;此时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也需要调养,用亲情、爱情、友情:“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如此的调养中反刍着即将过去的一年,再走向又一个来年!
“二十四节气”的美,其美的前提是适时、适度。诗圣在“好雨知时节”一句中的“知”字写出了适时之美;“小满”的名称充满了哲学的意味——江河小满,雨水适度,既消除了旱,也不会酿成涝;麦粒小满,丰收在望,是希望;人生小满,不膨胀欲望,又不忘努力,是境界,也是幸福。
“二十四节气”的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而然的状态,其植根于泥土,曝晒于阳光,随日月更替,星辰斗转,天行有常;其与荒草为伍,与庄稼同生,与鸟虫共唱,与天籁和声,和谐共处。说到底,“二十四节气”之美,是对真的崇敬,对善的保持,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作者:诸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