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2016/12/27 8:44:25 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7日 02版)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光明论坛·温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则出自《资治通鉴》。前者从正面强调爱护孩子,应该以正确的方式给他们正能量,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正道;后者则从反面告诫人们,爱孩子如方式不对,这样的爱恰恰是害了他们。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这句古训背后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资治通鉴·晋纪》记载,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虎最喜欢儿子中的两个:石宣和石韬。石宣是太子,而石韬被封为秦公。石虎让两个爱子按日轮换负责裁决尚书的奏事,并赋予他们独自决定赏罚且不需要禀报的权力。对此,司徒申钟劝谏说,赏赐或刑罚是君主才拥有的大权,不能交给别人;太子的职责在于侍养父母,不当参与朝政,而今“二政分权”,两人分掌朝政,鲜有不发生祸患的。接着,他给了石虎“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的忠告。可刚愎自用的石虎根本不听,为了显示对儿子的宠爱,让太子石宣出行祭祀时打着天子的旌旗,带着十八万士兵;让石韬出行时也享受太子一样的待遇。这导致太子十分不满,暗中使人刺死石韬。石虎查明真相后,竟立即命人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杀死太子石宣,并诛灭全家。石虎死后,儿子们为争帝位互相残杀,后赵逐渐衰落,终至亡国。

  后赵君主石虎“爱之不以道”,结果导致骨肉相残、身亡国灭的教训何等深刻。那么,“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的原因何在?细想起来大约有二:

  其一,爱是关心关照,更是一种让子孙后辈成长成材不走歪路的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家风端正、家教良好,就等于为孩子铺设了一条人生正道。宋代名臣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他生前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并命人刻在堂屋东壁,以昭后人。《宋史》记载,包拯“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这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养成了包家清廉公正的家风,并被包氏后人继承弘扬。

  其次,爱要有“道”、守道。爱不以“道”,爱不讲原则,容易使孩子走上邪路歧途。为人父母如果不以“道”教育、引导、约束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何为正道,很容易走上害己害人的邪路。石虎溺爱儿子,终至害了两个儿子、最后断送了政权的惨痛教训就是明证。

  如何才是关爱孩子、教育孩子的“道”呢?在关爱、教育的理念上,应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舐犊之情,人皆有之。爱子有道,需要理智的安排和规划,需要从孩子的长远出发,给孩子最有益的选择。这包括在传授的内容上,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观,也即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还包括在教养方式上,“养正于蒙”和“以身示范”。良好的品德培养必须从小时候抓起,“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在孩子智慧启蒙之际就应该加以教诲,教之以“正道”,“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身示范”要求家长做人做事率先垂范,以身教带言传,以身教树榜样,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

  (陈延斌,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首席专家)

  ( 0 ) ( 0 )  

  相关阅读:
· 《说文解字》与中国文脉赓续
· 儒见 | 中华传统天下观与时代新人培育
· 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名家谈 | 刘余莉:“四患”不除,身无以修;“四风”不反,国无以治
· 悦读 | “诚”:从道德哲学到行为准则
· 名家谈 | 杨朝明:成为君子,让生命扎根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486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