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2017/1/9 10:04:53 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9日 13版)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两周时期贵族称名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名”是父亲在婴儿出生后三个月所取,“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宾客所取。取字是冠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字的结构为“排行+私名+甫”,其中“甫”通“父”。冠礼既然是在二十岁举行,则男子在二十岁就有了“伯某父”“仲某父”等三字全称结构的字。

    两周时期的贵族女子称名与男子类似,除名之外,也有字。《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内则》“十有五而笄”,也就是说女子在十五岁许嫁之后举行笄礼并取字。女子的笄礼是与男子的冠礼相对的礼制,同样标志着女子的成年。古书虽然没有记载女子的字具体如何,但王国维《女字说》通过分析金文中女性名字,认为“男子字曰某父,女子曰某母,盖男子之美称莫过于父,女子之美称莫过于母”。从出土材料来看,两周女子的名字方式种类繁多,形式不一,但无论怎样变化,女子称姓仍是名字结构中的核心内容,排行也极为常见,即《礼记·丧服小记》所言“妇女书姓与伯仲”。《白虎通义·姓名》“妇人姓以配字何?明不娶同姓也”,解释了女子名字中姓氏不省的原因。

    尽管男女在命字时均以长幼排序,称之伯仲叔季,但“男女异长”,是分别排列的,“孟”与“伯”在文献中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为长。如《左传·定公四年》:“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孔颖达疏:“伯是兄弟之长,故举伯以为言。”《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郑玄笺:“孟姜,列国之长女。”高亨注:“孟,长也。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称‘孟’。”夏禄《释孟》认为“孟”为会意字,表示用皿盛子,是古代民俗中杀首子、长子而食的体现,故有首、始、长之意。裘锡圭先生《杀首子解》则从人类学及比较文化学角度,结合传世文献记载,论说古代杀首子而食具有献新祭及祭后圣餐的性质。

   古代学者多认为伯、孟描述对象不同,以伯为嫡长子之称,孟为庶长子之称。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汉代纬书《礼纬·含文嘉》中,《白虎通义·姓名》引曰:“嫡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鲁大夫孟氏是也。”但综合分析,这一观点是有问题的。

   先来看异说者。如《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孔颖达疏曰: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適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于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適庶也。故杜注文十五年及《释例》皆云:“庆父为长庶,故或称孟氏。”沈氏亦然。案《传》赵庄子之妻,晋景公之姊,则赵武適妻子也,而武称赵孟。荀偃之卒也,士匄请后,曰“郑甥可”,则荀吴妾子也,而吴称知伯。岂知氏常为適而称伯,赵氏恒为庶而称孟者也?盖以赵氏赵盾之后,盾为庶长,故子孙恒以孟言之,与庆父同也。推此言之,知知氏荀首之后,《传》云“中行伯之季弟”,则俱是適妻之子。但林父、荀首并得立家,故荀首子孙亦从適长称伯也。或可春秋之时不能如礼,孟伯之字无適庶之异,盖从心所欲而自称之耳。

  清代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说文义证》条中也进行了分析:“案孟之与伯,对文或别,散文则通。《月令》正义曰:《尚书·康诰》云‘孟侯’,《书传》天子之子十八称孟侯,并皆称孟,岂亦庶长乎?又案《白虎通》称庶长称孟,鲁大夫孟氏是也。然《公羊》《史记》皆以庆父为庄公母弟,惟《左传》杜注以为庄公庶兄。故其后为仲孙氏,是孟氏庶长之说先未确也。又晋赵氏如宣子、文子、简子、襄子,皆称赵孟,而文子为晋景公姊庄姬之子,非庶长也,是孟非必庶之证也。《礼》之伯某甫,《春秋》之伯父、伯舅、伯氏,《曲礼》称同姓诸侯曰伯父,异姓诸侯曰伯舅。又妇人称夫曰伯,《诗》之伯也执殳,自伯之东,岂皆适长乎?是伯非必适之证也。桂氏亦未分晰言之。《左传》之称人谥如昭伯、惠伯、懿伯、戴伯、景伯、文伯之类,指不胜屈,而独无称孟者,此尤可为散文不别之证。”

    孔、李在分析晋国赵氏称“赵孟”之后认为春秋时期可能伯、孟的使用没有嫡庶差异,这一说法值得重视。但孔颖达认为伯、孟随意使用,李慈铭认为伯、孟均可指称长子,对文别义以辨嫡庶,而散文不别的说法,并不正确。就传世文献来看,两周时期男性排行用字使用“孟”的也仅见于孔、李所举之例,其他指称长子均称“伯”。《春秋经》称鲁国庆父为“仲孙”,唯《左传》称“孟孙”,称晋国赵盾为“赵孟”,或因二人均有弑君之罪。鲁公子庆父在庄公去世后,使人弑子般及闵公,而赵盾因赵穿杀晋灵公,贵为正卿,却“亡不越境,反不讨贼”,被晋太史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庆父及赵盾排行为长而称孟,或为史家春秋笔法,贬其有弑君之罪,微言大义。

   两周金文男子名字中含有“孟”字的,除去可以判断是作为私名的,疑似用为排行用字的有“孟淠父”(《殷周金文集成》2202)、“孟狂父”(《近出殷周金文集录》338)、“孟奠父”(《殷周金文集成》3842)、“孟肃父”(《殷周金文集成》3704)、“孟辛父”(《殷周金文集成》740)等。这类称谓方式较之“伯某父”十分稀少,时代集中在西周时期。这些“孟”或为氏称,如上文所举“孟狂父”铭文作“孟狂父休于孟员,赐贝十朋”,类比同铭的“孟员”,“孟狂父”应为“氏名+私名+父”的结构,相似称名结构还见于“吴父”(《殷周金文集成》3980)、“史斿父”(《殷周金文集成》2373)等。传世商代晚期的孟父乙觚(《殷周金文集成》7099)以“孟”为族氏铭文,或与西周金文中孟氏有关。

   反观金文中女性称谓,排行为长使用“伯”者数量亦寥寥,仅见“王伯姜”(《殷周金文集成》2560、607)、“伯姬”(《殷周金文集成》2060、3923)、“伯媿”(《殷周金文集成》4067)。“伯媿”仅一见,此器是胡叔胡姬嫁女所做媵簋盖,簋盖出于陕西武功县窖藏,出土时是盖在芮叔父簋上,伯媿当是嫁于芮国,芮国为姬姓。另伯姜鼎(《殷周金文集成》2791)因受天子赏赐而自作器,此“伯姜”似为周王之妻,亦称“王伯姜”。从现有材料来看,女子称伯者多与周室有关,或为周王之妻,或为姬姓之女(妻),这些人名均出现在西周时期。除此之外,其余女子排行为长者均称“孟”。上博简(五)《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中有“芋子”,赵平安先生在《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辨》中从李学勤先生读为“华孟子”,即《左传》中的“宋华子”。这也是女子排行为长称孟的例子。遍检春秋战国金文,称“伯”者均为男性,称“孟”者均为女性。

    综上所述,孟与伯的区别,至少可以说在东周时期实际使用时是以“孟”来表示女性排行为长者,“伯”来表示男性排行为长的,并不是传世文献中所论“伯”与“孟”是嫡庶的区别。男子排行为长称孟,或是传世文献中史家笔法的一种表达。

(作者:韩宇娇  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博士后)

  ( 0 ) ( 0 )  

  相关阅读:
· 《说文解字》与中国文脉赓续
· 儒见 | 中华传统天下观与时代新人培育
· 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名家谈 | 刘余莉:“四患”不除,身无以修;“四风”不反,国无以治
· 悦读 | “诚”:从道德哲学到行为准则
· 名家谈 | 杨朝明:成为君子,让生命扎根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756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