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走近孔子——读《〈论语〉真义》有感
2017/2/9 16:43:1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作者: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赵又春先生是我在北大哲学系学习时的老同学,曾长期在湖南工作,现侨居加拿大。虽相距遥远,但我俩的心是相通的,都钟情于中华优秀思想文化,并致力于相关学术研究。他多年用心解读孔子和《论语》,已出版三部书,而今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论语〉真义》,可见他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开拓,务求获得孔子真义,使研究进入更完美的境界,这令我钦佩。我不是《论语》诠释专家,但喜爱《论语》,百读不厌其多,每读总有启迪从中生发;也常常参阅古今注释,以求理解确切。中国孔子基金会匡亚明先生提出读经“三义”说:准确把握“本义”,多方参考“他义”,努力推出“我义”。赵又春先生把“三义”高度综合起来,从返归“本义”出发,吸收检讨名家“他义”,在与孔子深度对话中推出“我义”,从而形成了《论语》的“真义”,这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只能有重点地读一下他的书,提出几点粗略的读后感。

走近孔子——读《〈论语〉真义》有感

孔子像

  首先,作者用历史的眼光,尽可能把语录体的《论语》章句,放置到当时的语境之中,说明孔子讲论及与弟子对谈每一句话的由来和目的,从而作出比较合乎当时情理的解释。例如长久以来被误解为孔子主张“愚民政策”的《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作者指出,在孔子的时代,由于教育缺乏,普通民众认识能力较低,“孔子这是说:对老百姓,你只可能让他们按你指定的方式去行动,要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那是难以办到的”。这是事实的认定,不是有意不让百姓知道。作者又联系《子路篇》中孔子主张在富民之后还要“教之”,说明孔子希望民众懂道德、知礼义。作者点明:“民可”中的“可”,不是主观上“应该”的意思,而是客观上“可能(办得到)”的意思,这样误读就迎刃而解了。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第二,作者借鉴名家又不迷信名家,在综合他们的注释基础上,据实作出自己应有的判断,体现出强烈的超越意识与创新精神。例如《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杨伯峻的译文有代表性,即:“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作者指出:“这里说的‘学’,应是指学习做人”“哪能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而且“按这译文的理解,这一章明显是把并无关联的三件事放到一起讲了,孔子会这样‘语无伦次’吗”?他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也很有道理。作者肯定有学者把“学”解说为“学为人也”和将“习”训作“实践”,但同时认为,既然“学”是指“学习做人的道理”,那么“时习之”便是“一有机会就实践所学的道理”;由此德才不断进步,人望越高,以至“远方的人也慕名前来求教、结交了”;学习的目的既然是“争取自己成为君子”,那么没有远方的朋友来,说明知名度不够高,还要“努力学习”,“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怨恨生气”。这样一来,三句话的内在联系便昭然若揭了。作者进而指出:“你读完《论语》全书,发现‘学’字共64见”,学的对象“无一不是‘做人(的)道理’”,这一点拨颇有益于正确理解《论语》全书的旨要。

  第三,作者在熟练掌握《论语》文本用语训诂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哲学思维的优势,在比较、关联中整体把握《论语》的精义,如同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用《论语》全书诠释《论语》章句”或者说“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说明他的个别提法”,因而使诠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论语》是中华大智慧的结晶,单靠文字功夫是难以真正理解的。杨伯峻先生是著名文字学家,自有他的训诂优势,因而《论语译注》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我读他的书,总有不满足感,主要是缺乏思想高度,因而许多文句的译注与孔子意趣有距离。而《〈论语〉真义》作者能够打破文字训诂的局限,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深入发掘孔子的社会人生智见,使《〈论语〉真义》真正超越了《论语译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传统注家对“里仁”的解释是人应选择居处,以便生活在民风淳厚、邻里忠厚的环境之中。但作者指出,这只是字面的理解,选择居处是难以做到的,难道发现问题要不断搬家不成?事实上这里不是指择居或择业,而是指“道德选择”,联系《论语》多处讲选择,皆是如此。如本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再联系孔子多处讲“求仁”“安仁”“归仁”“为仁”,那么此处“里仁”一段应理解为:“人做道德选择,结果是让自己进入仁境,那才是正确的;虽有所选择,结果却不是让自己进入仁境,哪谈得上有智慧呢?”再联系孟子说的“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正是孔子“里仁”的本旨。

  第四,作者不仅勇于面对历来《论语》诠释中存在的各种争议,而且还能够对似乎已成定论的解说提出质疑,又能给出更合乎情理的解答,有的为我所不及,有的与我同心,都很重要,有力地推进了《论语》学的新发展。例如《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们都说很重要,但注家往往不能把四句连成一体。作者明确加以概括:“这一章是孔子在申明他的教育方针,或者说教学总纲”,这就很精练地表述了孔子的核心教育思想。而“游于艺”并非钱穆先生理解的“游泳在艺上”,乃是指学习“六艺”。又如《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通常注家把“天下归仁”解说成:如果人们都能克己复礼,则天下就回归到仁德了。作者认为,孔子这里讲为仁不是一般理解地指社会,而是特指愿意克己复礼者,所以应理解为:“只要你真正做到了克己复礼,你就会感到全天下人称许你是仁人了。”我以为这是正解。再如《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高度评价了“恕”道,认为“忠信”虽然重要,但实行需要条件,常常事与愿违,而“恕”道乃是宽容,“行恕道,亦即将心比心待人,前提是承认别人和自己是平等的人,如果认为一些人有权把自己不欲的东西强加于人,恕道就行不通了”。作者还指明:“恕”道的提出,“说明孔子的道德思想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此解深契我心,我认为有加以强调的必要。曾子认为,孔子一以贯之的是忠恕之道,而孔子更重视恕道,因为它包含着平等互尊的思想,这乃是孔子学说中精华的精华。孔子讲仁爱,仁爱要体现为忠恕之道。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道要求人关心他者、帮助他者,是积极的仁爱,但容易被异化成“己所欲施于人”,即单向、强迫的爱,从而使仁爱变质为怨与恨。恕道要求人尊重他者、体谅他者,看起来消极一点,却体现出平等和互尊的爱,这是真正的仁爱。社会要实现和谐,必须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费孝通先生认为孔子儒学最核心的思想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现代人类陷于争斗之泥潭,危机四伏,最缺乏的不就是一个“恕”字吗?

  最后,再说几句。《〈论语〉真义》是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但不是完美无缺的,作者也希望听到批评。我认为,某些注释仍有商榷的必要,仅举一例。《雍也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作者认为,既然中庸是平易之道,怎能说人们很久没拥有了呢(传统将“鲜”作“缺少”解)?所以他认定“此章的‘鲜’字应训‘嘉’”。这当然有文字训诂上的根据,古字往往一词多义或同音假借。但我以为不必如此求新,“鲜”训作“少”是其通义,而且讲得顺,已被公认。中庸虽是平常、平易之道,但它是行仁的最佳状态,并不容易做到,更多的是作为理想起引领作用。由于人性有动物性,是善恶相混的,还由于贫富不均,利益相抵,加上少数掌权者贪婪有野心,现实中的社会生活常常偏斜反常乃至向野蛮倒退,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社会更是动荡不安,所以孔子感叹:中庸作为至德,民众已经很久享受不到它的好处了。我想,这样讲是可以的。

  目前,作为中华第一元典《论语》的注家多了起来,我手头即有出版不久的清华大学钱逊先生的《论语》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先生的《〈论语〉读本》(大众儒学经典),各有特色,不仅学术含量高,而且能够对应现实生活而作创造性诠释。我以为,赵又春先生的《〈论语〉真义》以其独特的价值能够在参与新《论语》学的百家争鸣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不仅仅是《论语》,其他四书五经和道、佛及诸子百家经典皆不断出现各种经注最新版本,昭示着新经学、新子学正在兴起,这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学术基础。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4日 11版)

  ( 9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780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