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开学了,古代学子开学前会做哪些准备呢?
2017/2/16 10:19:40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如今,开学前,家长们会为孩子准备一大堆开学神器。
那么,古代学子开学前会做哪些准备呢?来,一起看看吧!

从古籍记载来看,必不可少的有三样:
一份“束脩”,亦即学费;
一件“青衿”,类似于现在的学生服;
一套“笈囊【jí náng】”,放置书本、衣服等学习生活物品的收纳用具……
                                 
从《礼记》等书来看,孩子们还要参加开学礼:
正衣冠;                                   
行拜师礼;                            
净手净心;                                    
开笔礼。

开学准备
古人为什么称学费为“束脩”?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新学期开始前,学费是古代学子首先要准备的。古代学费称“束脩”,根据学业的不同阶段,又有“入塾费”、“拜师费”或“谢师酬金”等叫法。为什么古人称学费为“束脩”?这与孔子有关。当年,孔子提出人人都应该享受教育的“有教无类”观点,普及教育,广收学生。据《论语·述而》,孔子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脩”即肉脯,是用盐、香料等加工制作成的腊肉或咸肉一类干肉;“束脩”,就是10条干肉。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送我10条干肉,我就教你。显然,孔子所言不过是随嘴说说,此后却成了“学费”的代称,进而又成了老师报酬的通称。
  早期束脩多为实物,但到后来就是银两钱币一类了,称为“脩金”。送脩金是古代的一种社会风气,有时也是强制性要求。明沈鲤《义学约》规定:“义学束脩,东道总备。分四次送,每季仲月十五日送一次,其诸学生家不必又具私礼。”
  如果学生家里没有钱,可以送粮食替代送钱币。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记载:“其束脩务从俗加厚。在城大馆官给银二十两,有司以礼待送。在乡则约正等率各父兄出谷及菜钱。”如果不给老师送脩礼或是不正常送脩礼,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即所谓:“所以在古代,不分穷富贱贵,家长都要给孩子准备一笔束脩,富家可以多出一些,穷人多少也要表示一下,如“出谷及菜钱”。

古代“学生服”为何称“青衿”?
《毛诗注疏》:“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现在学生都有校服,古代学子也要穿“学生服”。在古代,着装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阶层的人不能混搭。“青衿”是中国古代最传统的“学生服”,明清时的秀才便全着青衿。所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衣服》中云:“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

 青衿,亦写作“青襟”,并非是明清时才流行的“学生服”。早在先秦时,青衿即已在学子中间穿开。《诗经·郑风》里有首诗叫《子衿》,诗中主人心里想着的那个人,就是穿青衿的郑国学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故《毛诗注疏》就此解释:“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隋唐时的学子也是这般装束。《新唐书·礼乐志九》记载:“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

古代学子的“行李箱”为何叫“笈囊”?
《拾遗记》:“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由于书本和衣物如果放在褡琏或包袱内很容易起褶、变形,所以,古代学子多用“笈囊”或“箧笥”、“箱笼”等东西来放置学习、生活物品。
  专门用来装书的箧,古人又称为“笈”。《说文解字注》引晋周处《风土记》称:“笈,谓学士所以负书箱,如冠箱而卑者也。”珍贵的书一般都会放在箱笈内收藏,秘不示人,后来代指难得、绝版好书的“秘笈”一词,即由此而来。


  古代学子外出求学时,常常背着书箱,即所谓“负笈”。据唐代虞世南《北堂书钞》:东汉人李固,“步行负笈,千里从师。”东晋王嘉《拾遗记》提到的东汉人任末,十四岁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唐朝文人王勃也曾背着书箱,长期游学于京城长安,此即其在《山亭兴序》中所谓:“负笈从师,二千余里。”
  与“笈”相配套的是“囊”,囊即口袋,是中国包装袋史上最早的一种款式。“笈”与“囊”都是古代学生家长为孩子准备行李时的“标配”,故有“笈囊”一说。早期的囊,除了用于盛放印绶、钱币、香料等外,有的还专门用来盛放书本、文具,被称为“书囊”或“书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笈囊、箱笼一类行李很沉,不事农活的学子带着上路,确实不易,有条件之家往往还会物色一名年轻仆人,谓之“书童”,又称为“伴读”,专门侍候孩子读书,帮着负笈、挑担什么的。

开学礼
正衣冠
把自己收拾干净,才能读书做事


《礼记》规定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换成现在的话就是,要把自己收拾干净,不能嬉皮笑脸,才能读书做事,新生入学尤其如此。小孩们把衣冠、容貌打理得有条不紊,既相当于理清了思路,同样也是对先贤、老师的尊敬。老师还会让大家站起来,逐个检查,有衣冠不整或者脸没洗干净的顽童,马上责令整改。

行拜师礼
向老师行礼之前,还要跪拜孔子


     小孩一旦入学,就和老师们结下了剪不断的关系。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都能看出老师的重要性。但孩子们在向老师行礼之前,还要跪拜一位更重要的老师,那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当然,学堂的老师们也要跟着一起拜,通常是对着孔夫子的排位,行“三跪九叩礼”。拜完孔子,孩子们继续向自己的老师磕头,只需要“一跪三叩”就行。

净手净心
好好洗手,才能专心学习



  磕完头、送完礼之后,学生们未免已经衣冠不整、“风尘仆仆”,所以还会被提醒“正衣冠”。不仅如此,老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脸盆拿出来,里面注满清水,让学生们逐次把手放入盆中,手心手背来回洗,洗净之后拿毛巾擦干。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洗手,而是寄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

开笔礼
入学礼中最重要的部分

 前面都是为了最后的“开笔礼”做铺垫。“开笔礼”是学生入学礼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志、描红开笔、拜笔师等环节。
  朱砂开智,是指老师拿着蘸有红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画一个小点儿,就如同人脸上的“痣”,取其与“智”谐音,寓意开通智慧。
  击鼓明志,学子们排队依次击鼓,并大声说出自己的志向。
  描红开笔,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拜笔师,分为“拜圣人先师”和“拜请恩师”,《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意思是入学之初,要穿礼服,备祭品,举行祭祀有道德学问的先圣先师的仪式,以表示敬师重道。古代祭拜的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为圣人,后来祭拜圣人的礼节就演变成祭拜孔子。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709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