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知礼仪、懂礼貌的社会风尚浸润于家风传承之中
少先队员在革命烈士向秀丽墓前宣读誓言。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实习生李然然 摄
从古至今,家风家教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士之治国,必先修身齐家”。对广州人而言,讲文明、知礼仪、懂礼貌的社会风尚有着深远的渊源,早已浸润在家庭教育与家风传承之中。
文/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
建设美丽乡村,一直是广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主题。被誉为番禺四大古祠之一的石楼陈氏宗祠善世堂,记载着石楼陈氏家族传承数百年的家训家风。在祠堂的二进仪门次间砌拱形门口,分别印刻着“入孝”和“出悌”四个大字。这源于《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意思是教导陈氏后人在家中要遵从伦常孝道、长幼有序的礼仪。
美丽乡村家风家训源远流长
2012年,以陈秋明为代表的陈氏宗族年轻人,开始关注宗祠的命运变迁并努力筹资,如今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这片乐土,也逐渐从荒废的工厂遗址,变成了陈氏宗亲祭祖、聚会、舞狮的基地。他盼望着,善世堂的修复,不仅能够让陈氏宗族找回凝聚力与家族自豪感,还能够将传承数百年的“孝悌”礼仪家风,进一步传达发扬。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隅的黄埔村,建村于北宋年间,毗邻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黄埔古港。以“古码头、古水道、古街巷、古民居、古庙宇、古民俗”,构成了“村港一体”的岭南海洋文化特色。2012年11月,黄埔村获评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首。
永丰舰舰长冯肇宪、巨商学者科学家一门七杰的梁氏家族、爱国外交家梁诚……皆出于此,被称为“黄埔村现象”。
除了保留较完好的港村遗迹外,在黄埔村人心中更重要的,是世代延续下来的乡贤文化和好家风好家训——这里曾经走出了冒死奋战55天营救孙中山的永丰舰舰长冯肇宪、巨商学者科学家一门七杰的梁氏家族、向美国成功追讨庚子赔款用于开办清华大学的爱国外交家梁诚、身兼三国驻新加坡领事的胡璇泽……黄埔村至今还保存着各个姓氏的祠堂十多座,文化深深扎根。
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侨乡,从80年代开始,海外的乡贤也会积极捐资办公益事业。从80年代开始,海外的乡贤积极捐资办公益事业,搞好村中的街灯,在村口建起凤浦亭;还投资在村中办玩具厂、假发厂、电镀厂企业,又捐资共建小学。在香港从商的联谊会会长梁仲彭老先生曾表示:“黄埔村的前辈梁诚、胡璇泽、冯锐等著名人士,曾经为桑梓出了不少力。因此,我们后辈子孙也应该为家乡建设尽力。”
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根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核心体现,很多文化精髓从古至今保存完好。黄埔古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村中完好保存了十多座古祠,折射了广州辉煌的历史,成为广州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的典范。
家教家风读本走进中小学
在家风家训的传承上,有“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一说,能否将少年儿童培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同样决定着未来国家整体的文明礼仪水平。
为促进广州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大力倡导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妇联、广州市纪委联合主编出版《好家教成就好家风》。该书作为面向全广州中小学的推广读本。
《好家教成就好家风》一书分“爱国如家”“一廉如水”“有志竟成”“敦本务实”“抱诚守真”“严气正性”“孝亲仁爱”“大度兼容”八大主题板块,讲述了近50个家风故事。通过真人真事、名人名言、经典古诗、原创插画等内容向读者梳理和讲述新时期的文明家风。这些故事所展现出的忠孝之义、廉洁之德、坚韧之志、务实之风、诚信之道、正直之品、善良之性、兼容之怀等,是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华民族珍贵品质。
作为展示广州城市文明风采的窗口之一,本报一直通过新闻故事的形式,为市民传递“最美家庭”的动人点滴。在这些“最美家庭”中,有挑战肿瘤治疗极限的名医徐克成家庭,家庭四代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夫林国杰一家,还有坚持原则、工作能力出色的城管人刘可文等,他们以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演绎着孝老爱亲、夫妻和睦、科学教子等优秀家风和传统美德的当代意义。
“我只知道,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只要一身正气,就能影响更多人,就能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哥”老爸张辉源对儿子说的话掷地有声,观众掌声如潮。这是去年8月,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广州好家风故事大赛决赛中的场景。舞台上,从南宋名臣崔与之、黄皞等古代名人,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革命家廖仲恺等近代豪杰,再到出租车司机张辉源、南沙海岛守塔人黄灿明等当代典型,10部作品紧扣好家风主题,通过情景剧、快板、戏剧、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出一个个广州人的身边故事,展现了家国情怀和良好家风的时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