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传统中医 国学教育 儒学人物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党建园地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项目发布  产品发布  加入联盟  场地租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和这世界的不快已经吵完--悼余光中
2018/1/5 15:29:59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余光中(右)在高雄为古远清题词

  台风刚过去的子夜。

  台湾师范大学学人招待所。

  我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是什么样的紧急事件,非要半夜通话呢?

  原来,一位台湾作家得知我1995年9月1日将改变行程南下高雄拜访余光中时,他便来电话“警告”说:

  “余光中是卖国主义作家,你千万不能去看他!”

  “据我了解,余光中是爱国主义作家。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去拜访他,没有什么错。”

  对方的嗓门顿时高亢起来:

  “你一定要站稳立场!如果明天去看他,我就和你绝交了!”

  我读过这位半夜打电话给我的作家的作品,还写过评文在台湾发表。就在我首次访台的前几天,这位作家还带我去拜访仰慕已久的一位文坛前辈胡秋原。由于是熟人,所以他对我毫不客气,我也和他坦诚相见。后来我去拜访了余光中,这位台湾作家也未与我绝交,仍源源不断寄送他的资料给我。

  回想我第一次见到银丝半垂、眼神幽淡的余光中,是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两岸暨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上。在欢迎晚宴上,我和他坐在一起聊天、碰杯,他忽然慨叹台湾政坛投机分子何其多,文坛知音何其少,因而顺口将宋代欧阳修的两句诗“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颠倒过来:“酒逢千杯知己少,话不半句投机多!”他的机智和幽默,顿时给我留下难于磨灭的印象。以后我和他鱼雁往来,在高雄拜访他时,余老赠我手稿和多部他的签名本大作,我后来则出版了他的评传《余光中:诗书人生》,另编著有《余光中评说五十年》。

  在余光中文学史上——如果真有这部文学史的话,那其中充满了论争、论辩和论战。余光中自己说过,作家并不是靠论战乃至混战成名的。但一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要逃避论战很难做到。在社会变革和文学思潮更替的年代,有责任感的作家不应回避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应该入世而不应该遁世,应该发言,应该亮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上世纪60年代保卫现代诗的论战中,余光中正是这样做的。但在乡土文学大论战中,余光中的表态和发言对乡土作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精神压迫作用,呼应了国民党整肃不同文艺声音的铁腕政策,余光中的正面形象由此受到挑战,他在台湾文坛的伟岸身影由此打了不小的折扣,少数青年诗人甚至作出了“告别余光中”的痛苦抉择。时隔27年,大陆重提余光中在乡土文学论战中的所作所为,视线以外的余光中、光环之外的余光中终于浮出地表。

  晚年的余光中,已由热血的青年诗人变为冷眼阅世的老教授,其诗风不再激烈而趋向平和,对诗坛论争不再像过去有“巩固国防”的兴致。他认为,自己“与世无争,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吵”,并自负地认为“和这世界的不快已经吵完”。可只要还在写作,还未告别文坛,要完全躲避论争是不可能的。这就难怪在海峡两岸部分学者、作家质疑“余光中神话”时,他不得不著文答辩,十分不情愿地再扬论战的烽烟。

经历过一系列论战的洗礼和考验,尤其“向历史自首”后的余光中,他在两岸三地读者的心目中,还能傲视文坛、屹立不倒,像一座颇富宫室殿堂之美的名城屹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吗?

 

答案仍然是肯定的

  一是从创作的数量和质量看,余光中半个世纪来已出版了18本诗集、11本散文集、6本评论集,另还有13本译书。百花文艺出版社不久前为其出版的九卷本《余光中集》,更是洋洋大观,全面地反映了他创作和评论等方面的成就。当然,光有数量还不行,还要有质量。尤其是传唱不衰、脍炙人口的《乡愁》,已足于使余光中在当代文学史上留名和不朽。

  二是从文体创新看,余光中右手写诗,左用写散文,做到了“诗文双绝”,乃至有人认为他的散文比诗写得还好。他还“以现代人的目光、意识和艺术手法,描写现代社会的独特景观和现代生活的深层体验,努力成就散文一体的现代风范”(古耜),这是余光中为当代华语散文所做的又一贡献。

  三是理论与创作互补,创作与翻译并重。以评论而言,他较早地提出了“改写新文学史”的口号,并在重评戴望舒的诗、朱自清的散文等方面作出了示范。在翻译方面,他无论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既不“重意轻形”,也不“得意忘形”,在理解、用字、用韵以及节奏安排上,都比同行有所超越。他既是一位有理论建树的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从翻译的经验与幅度、翻译的态度与见解、译作的特色与风格、译事的倡导与推动等各方面,余氏的翻译成就均“展现出‘作者、学者、译者’三者合一的翻译大家所特有的气魄与风范”(金圣华)。

  四在影响后世方面,余光中在香港有“余群”“余派”乃至“沙田帮”。在台湾虽然还没有出现自命“余派”的诗人,但至少是“余风”劲吹。在大陆,“余迷”更是不计其数,不少青年作家均把余氏作品当作范本临摹与学习。他的作品进入大陆中学、大学课堂,许多研究生均乐以把余光中文本作为学位论文的题目。

  五是在对待别人的批评方面,有大家风度。余光中对大粪浇头的辱骂,不气急败坏,不暴跳如雷,更不对簿公堂。这种不还手的做法,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如不是大家,必然申辩和反击,就不可能坚守古典儒家的准则:“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正如王开林所说:余光中“诚不愧为梁实秋的入室弟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作家都难保不做过错事、写过错误文章。关键是他对以往过错有无反思的态度。余光中承认《狼来了》是篇坏文章,而不像有的名人那样矢口否认做过错事、写过错误文章,认为自己“永远站在正面”。

  死神终于向骄傲的余光中传来消息,使我想起他当年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作为离乡背井、抑郁寡欢、思念着遥远祖国的游子,在寒夜中临窗西望时欣然命笔,写下有名的《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

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

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余光中这时只不过37岁,就有了浓郁的乡愁。他由此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祖国大陆“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可见,他对祖国感情之深。

  我不久前在台南“台湾文学馆”演讲时,认为如果有台湾作家得诺奖,他应是呼声最高的一个,可惜生前他未能得到。老天对他不公,使他不能实现自己90岁制订出的“五年规划”,他已无法做到比佛洛斯特更长寿。可以告慰的是,余光中为后人留下的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不朽之作,是死神再使大力气也是无法偷走的。用余光中自己的话来说,“就算大索三日,秦始皇也未必能逮到张良。”

  ( 0 ) ( 0 )  

  相关阅读:
· 儒见 | 关于《孔子家语》的再认识
· 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文化建设
·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凝成中国式的文化成果
· 名家谈 |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如何启迪今人?
· 张西平:读懂中国需要历史眼光
· 刘光启院长出席“灿烂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盛典 发表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品牌发展演讲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674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