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春节是中国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还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但长期以来,许多传统文化多体现为刻板的历史和人文知识,在现实生活里逐渐边缘化,存在一定隔离感。很多年轻人心生困惑,除了放假回家和发发红包,传统节日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让年轻人眼中“老套”“古板”的民俗文化鲜活起来,是文化领域工作者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春节期间,一款名为《佳期:团圆》的游戏让春节的种种习俗出现在手机上,使热衷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这款以团圆为主题的游戏在国产游戏榜单中得分较高,用户口碑也还不错,这种现象颇有意思。
一直以来,游戏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即蕴含了当前一个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同样也有塑造社会文化的强大力量。在游戏中让传统民俗文化“好玩”起来,以技术反哺文化,是一条可行路径。与腾讯以往的游戏有所不同的是,上述这款文字冒险游戏中,用户扮演一名返乡过年的年轻人,要在各种生活化场景中不断做出选择,这其中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也包括应对亲戚八卦和串门“熊孩子”的内容,并随着“金钱”“道德”“亲密度”数值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游戏体验。作品小巧,却在游戏过程中寓教于乐,品玩民俗神话、美食典故等诸多趣味,让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演进的独特民俗风貌和观念形态,其中的共同精神、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形成群体认同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文化诞生和存续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就必须让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为紧迫。“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应当说,用互联网游戏的方式传播民俗节日文化正是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年轻人追求新潮、个性和时尚,这种倾向在任何年代都是相同的,我们这个年代的“新”就是电子游戏、互联网产品等,“旧酒”虽醇,无“新瓶”却卖不出去。要让传统节日及民俗风貌更具时代感、趣味性,让口口相传的模式转化为新的传播途径,对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新,年青一代自然有兴趣去了解。必须认识到,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事关国运兴衰、民族存续。
当然,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物质基础的先期准备。在手机上猜春联、靠电视节目学诗词,都是有意义的尝试。适当鼓励文创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探索将游戏、动漫等作为传统文化与年青一代、现代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开发出形式新颖、价值永恒的民俗文化产品,这颇值得社会各方努力探索。
(作者:明钺,系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