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之道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9/4/12 14:26:38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西打磨厂胡同的街坊邻里在改造后的胡同里幸福歌唱。图为“打磨场回响 胡同童谣”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势,先得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之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我们坚持以守正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7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既是顶层设计又是任务书,在深入学习、认真落实的过程中,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日益增强、热情明显高涨,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传承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创造并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形态。我们党注重传承革命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又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用革命文化熏陶思想、滋养心灵,使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的精神血脉,才能让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变得更加深沉而执着,精神品格变得更加高尚而坚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遍访西柏坡、井冈山、沂蒙山、古田、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党的十九大后,他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这有效推动革命文化不断进行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进步。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历史的结论更是现实的需要,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对已有文化的改革创新。实践表明,对创新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倡导,正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繁荣兴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在创造性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实践变化的新特点,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

  文化的改革创新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着眼于解决时代课题,我们党都提出了纲领性的文化战略,作为指导、引领、推动、规范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就是这种具有时代标志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加速推进,越来越需要思想文化繁荣兴盛发挥支撑作用;随着国际文明对话与交流日趋频繁,西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亟须提升,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传承什么、怎样传承、谁来传承等重大问题。它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路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这里的实践,不仅仅是指文化建设的实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都包含着文化创造,是已有文化成果、文化条件发挥作用的具体实践。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实践进程,离不开看似无形却真切存在的文化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同时,这种发展进步也为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着精神能量。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从实践中获取文化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又要使文化发展成为改革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又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

着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势,为统揽推进“四个伟大”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强做优做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针对新时代青年大多文化程度高、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但有的存在个人发展功利化、责任意识淡化、实践能力弱化等新情况新问题,要在立德树人上下真功夫、长功夫。在培育路径上,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培育方式上,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必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做强做优做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轮子”转起来,比翼齐飞。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特别要针对一些文化场所利用率不高、一些文化服务不合群众口味等问题,创新思路和举措,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切实解决文化产业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必须带头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艺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有机结合、“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繁荣活跃文化市场。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大幅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当前,我国对外传播综合实力仍不够强,中国在世界上有时仍然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依然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要推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坚持不懈抓顶层设计,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逐步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热情,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出贡献。与此同时,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吸收借鉴国外有益文化成果,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北京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要发挥好外宣资源集中等优势,带头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了解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全面的中国。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陈名杰) 

  ( 0 ) ( 0 )  

  相关阅读:
· 共铸文化传承新辉煌:现代书院和孔子学堂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 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 用什么丈量君子人格
·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瑞林书院教学成果展圆满举办
·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242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