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句赏析】
(2020.11.30)
《犹有壮心在 付与百川流》“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出自张元干《水调歌头·举手钓鳌客》。全篇为:
“举手钓鳌(áo)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máo)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张元干年轻时跟从名将李纲抗金,秦桧把持朝纲后极力打击主战派,张元干因之罢官。该词即是他离开官场二十年后重游吴县(今属江苏)时所作。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离开官场二十年来,我成为了“钓鳌”和“种瓜”的隐士)。”上阙头两句表达了作者离职后的无所事事的生活,暗喻英雄无用武之地;“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今天重游吴县,在三伏交秋的季节看见了太湖秀丽的初秋景色)。”吴会,即吴县,近太湖;五湖,这里专指太湖。上阙的这两句描写作者故地重游,百感交集:太湖初秋虽风光无限,却是南渡下的景色,怎不叫人黯然神伤;“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太湖的风浪声回响在我的耳畔,所谓的功名早已飘走,不知道我何时还能张弓射箭击杀金兵)?”旄头,原指星宿,这里代指金兵。上阙的此三句表达了作者想为国建功立业,却请缨无路的愤慨;“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因奸臣当道,我变成了孤身一人,恨自己辜负了丈夫志向,只能无可奈何地远望故乡发愁)。”故园,指中原失地。上阙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二十年来从未忘记报国雪耻的志向;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我常在梦里回到被金兵践踏的中原,现在只能老泪纵横地走遍江南的大地)。”下阙头三句表达了作者梦里都想收复中原却又无可奈何的悲伤心情;“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我有陈登那样志在天下的豪气,即便身卧百尺高楼也常怀忧国忘家之心)。”元龙,即东汉末年的陈登,其少年时即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下阙的这两句,作者借陈登自喻,表明虽在湖海闲游,家国情怀却始终没有忘记;“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已经头发稀疏、两鬓染霜的我,被清凉夜里的倾盆大雨惊醒,高兴地听到屋顶上瓦沟里响亮的流水声)。”下阙的此三句描写了作者因雨而乐的心情。为何会“喜听瓦鸣沟”?不禁让人想起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滂沱大雨倾泻于瓦沟,轰响犹如戈鸣马嘶,此不正是“一洗中原膏血”的象征吗?此时卧于榻上但仍尚思报国的作者听了怎能不发自内心的欢喜;“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我的雄心壮志还在,此刻正与那倾泻而下的雨水一起汇入百川流入大海)。”百川归海,是大势所趋。故而,作者在结句两句表达的是中原终将收复,国家势必统一的坚定信念。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古人铿锵的诗句,也是我们今天的心声。祖国必将统一,百川归海的滚滚洪流,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附:张元干(公元1091年—约公元1161年,一说约公元1170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困汴梁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后因秦桧打压,离开官场。张元干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著有《芦川归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