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表明至少在《论语》集结成书时,曾子的弟子已经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论说其师了。一是从道德的内省修养方面来说明,一是从孝道方面来说明。这同曾子弟子中的分歧是有关系的。据《孟子》、《礼记》、《史记》等材料,曾子在孔子弟子中拥有门徒最多。他的弟子分为数派,其中重视道德内省与孝道理论的弟子,是较有影响的两个派别。重视道德内省的一派以子思为代表,重视孝道的孝道派以乐正子春为代表。但是,重视道德内省的一派要到后来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时才完全成熟,成为有影响的学派。而孝道派在当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孝道理论,是曾子嫡传弟子中最有影响一派。因此,他们不仅在集结《论语》时能够写进四条曾子与孝道相关的材料,而且肯定还在其他论著中按照孝道派的理念来打扮曾子。加上后继弟子的不断宣传,曾子大孝的事迹越来越多,关于孝的各种理论都托名曾子,孔子弟子中的迟钝人物就被固定化为儒家孝道派的始祖。
二、孝道派的代表人物与著作
由曾子弟子所形成的孝道派,以乐正子春为代表人物,为先秦儒家所公认,这至少有五方面的史料可证。其一,《礼记•檀弓》载:“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曾元、曾申是曾子之子,而乐正子春是曾子弟子中唯一守护曾子之人,并且排名在曾元与曾申之前,足见乐正子春在曾门的特殊地位,连曾子之子都不可相比。其二,《礼记•檀弓》记载有“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之孝;而曾子有父死,“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七日”(《学统》)的孝行。《论语•泰伯》载,曾子有临终时检查身体是否毁伤之举;《礼记•祭义》有乐正子春伤足,数月不出,自责忘孝的记述。这些史料都直以乐正子春与曾子的孝行如出一辙。其三,《礼记》、《大戴礼》中乐正子春言孝,常有“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之语。可见,乐正子春是以曾子嫡传自居的。其四,《大戴礼》有《曾子大孝》一篇。《曾子大孝》本应只是记载曾子之事,却也有乐正子春伤足的记述,并将乐正子春伤足之事,置于曾子言孝之后,更加突出地表明了曾子与乐正子春之间的师徒承继关联。其五,《公羊春秋•昭公19年》讥许世子止未尽子道,以乐正子春的孝行作为标准来进行评判,说明战国时人们已经将乐正子春视为大孝的楷模来评价,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乐正子春在孝道派中的特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