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论儒家的孝道学派——兼论儒家孝道派与孝治派的区别
在儒家的各种伦理学说中,对中国民众影响最为深广的莫过于孝的理论。儒家关于孝道的理论是由孝道派来完成的。孝道派以曾子为始祖,但孝道派的真正代表人物不是作为孔子弟子的曾子,而是被曾子的弟子乐正子春等人所改扮过的曾子。乐正子春才是儒家孝道派的代表人物。在孝道派之后成书的《孝经》是孝治派的代表作,孝道派与孝治派是有重大区别的不同学派。
一、两个不同的曾子
在《孟子》、《礼记》、《大戴礼》等典籍中,曾子已是儒家所说的大孝典范,并被孝道派托为孝道理论的创立者。因此,汉代的纬书有孔子为曾子独传孝道之说。但是,这个曾子是被孝道派所改扮过的曾子,与作为孔子弟子的曾子是有所不同的。
孔子曾以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四科评价弟子,其中以德行著称者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四人,却无曾子之名;其余三科的著名弟子,亦无曾子之名。曾子在孔子弟子中,根本不能与颜渊、子夏、子贡、子路等人相提并论。孔子对曾子的看法是“参也鲁”(《论语•先进》)。对于“鲁”有两种解释,一说是迟钝,一说是敦厚笃实。按前说,是对曾子的批评;依后说,是对曾子的褒扬。从“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这段全文来看,似当为孔子批评诸弟子不足之语。因此,当以性情迟钝之解为是,这说明孔子对曾子的评价并不高。
|